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课程论文 > 领导力与领导艺术 > 正文

时间领导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探讨

时间:2025-09-11 来源:www.51mbalunwen.com作者:

本文是一篇领导力与领导艺术论文,本研究先是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阅读整理,同时结合当前时代背景,提出了一个时间领导影响员工职业倦怠的理论框架。具体基于边界理论与资源保存理论,以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家庭增益作中介、心理资本作调节展开时间领导与员工职业倦怠之间的作用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职业倦怠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行业领域员工身上的心理症状,具体而言,它是指员工个体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之下,从而导致其易于表现出情绪资源耗尽、工作积极性降低、否定自身贡献等的消极状态。高水平的职业倦怠,首先会影响到员工身心健康,使得其在生活与工作中的情绪低沉,进而会造成对企业的一系列负面影响。随着当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剧,员工更易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1],因此职业倦怠现象也日益普遍。尤其是当下的社会发展模式,呈现出一种低水平的竞争状态,这种无意义的竞争存在于学校、职场等场所,也即人们讲的“内卷”。而身处职场“内卷化”时代的企业员工,他们往往要面临许多非理性竞争,一方面要在工作领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压力也日益沉重。在这种长期的重压之下,越来越多的员工对工作表现出厌倦和疲惫,产生了情绪耗竭、过度焦虑以及自我否定等精神亚健康状况,从而部分员工身上出现了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职业倦怠。在2022年一项关于中国国民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中,将近30%的员工出现了中度的职业倦怠,而约11%的员工则表现出了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2]。当下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工作中“内卷”的盛行、企业推行“996”工作制及加班文化,使得员工的劳动强度在持续增加,职业倦怠的出现也日渐频繁,这一现象对深入探讨员工职业倦怠影响因素提出了新要求。

领导力与领导艺术论文怎么写
领导力与领导艺术论文怎么写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补充了时间领导结果变量研究视角。时间领导是一类将时间管理与领导行为相结合的积极领导类型,以往对其结果变量的实证研究多集中于个体与团队层面,对时间领导与其结果变量作用关系的探讨多以正向促进效应为主,而关注时间领导缓解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倦怠等消极行为的讨论则较为缺乏。本研究将员工负面行为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作为时间领导的结果变量,探究时间领导对其作用的方式与方向,丰富了该领导类型与个体层面变量互动机制的相关研究,并拓展了时间领导对消极结果变量的研究成果。
(2)完善了职业倦怠前因变量研究成果。已有文献中对其研究多集中在工作特征、个体特征等层面,将组织层面变量(如领导类型)作为前因对其展开的研究则较为欠缺。同时工作与家庭之间存在动态耦合,工作场所中的因素有时会渗透到家庭中,而现有研究缺乏对工作与家庭互动视角的探讨。因此,本研究引入时间领导这一领导行为,基于边界理论与资源保存理论,探讨时间领导是否通过影响员工对工作-家庭关系的感知来缓解其职业倦怠,提供了职业倦怠前因研究领域的方向参考。
(3)丰富了心理资本边界作用应用情境。过往学者在对心理资本进行讨论时,重点关注了该变量的前因及结果研究,对其中介及调节效应的衍生研究也较为丰富。但随着办公技术的进步,员工工作与家庭边界的模糊性对职业倦怠产生了更为复杂的影响,这一变化对深入研究个体心理资本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场景提出了新要求。而现有文献缺乏对这一情境边界条件的讨论,也未能具体分析不同心理资本水平的个体在工作-家庭互动情景下职业倦怠的差异性表现。本研究探索了员工心理资本的调节效应,为更准确理解工作-家庭关系对其职业倦怠影响机制的边界条件提供了理论依据,完善了相关研究成果。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职业倦怠
2.1.1 职业倦怠概念及测量
职业倦怠又称工作倦怠、职业枯竭,最早由Freudenberger[8]提出,该学者认为职业倦怠是工作中的个体因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所感受到一系列消极与负面情绪的状态。早期职业倦怠的研究集中在从事人际工作的员工个体身上,学者们关注社会工作者、医疗从业者等具有服务性质行业的员工[9],而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倦怠成为了人们工作场所中的普遍现象,学者们也对相关研究进行了补充丰富[10-14]。目前职业倦怠仍旧是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具体而言,关于职业倦怠的概念,部分学者从其产生结果的角度来界定,认为职业倦怠是由于工作场所中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压力对员工身心资源的过度消耗所导致的一种个体心理状态耗竭的结果[11,12]。也有学者强调职业倦怠的发生阶段,认为员工首先经历了个体资源难以满足工作要求的阶段,接着逐渐会出现短期的疲惫、紧张等状态,进而其工作态度和行为以消极负面的形式发生变化,并在最终导致了职业倦怠的出现[13,14]。
目前被普遍认可且投入研究中最为广泛的定义,是基于Maslach[15]等学者的研究,将职业倦怠的过程和结果划分为情绪衰竭、玩世不恭、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本研究也参考相关文献,采用此定义,将职业倦怠界定为员工个体因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上连续不断的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的身心俱疲的状态,分别表现在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及成就感低落三方面。其中情绪衰竭是指员工认为自身耗尽了全部身心资源,对工作感到很疲惫;玩世不恭是指员工对待工作不再投入,总是被动地完成任务;成就感低落代表员工认为自身缺乏对工作的胜任力,怀疑自己对工作的贡献[16]。
.......................
2.2 时间领导
2.2.1 时间领导概念及测量
时间领导是将时间视角与领导研究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后续研究也多从时间管理视角与领导行为视角对其进行界定。时间领导最早由Ancona[42]从组织层面对其进行了定义,尔后陆续有其他学者从个体、团队及组织层面对其进行了概念的丰富化研究。其中个体层面下的时间领导被认为是一种领导者个体的行为或风格,领导者通过对员工时间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应对与时间相关问题的产生,进而确保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43,44]。团队层面的时间领导也指向一种领导者行为,但相比个体层面更强调团队成员间的互动,领导者需要协调团队成员的时间安排与任务进度,通过设置工作任务日程表、管理各个团队成员的任务周期、帮助员工高效分配时间资源以实现对团队整体工作节奏的把控[45,46]。组织层面的时间领导被定义为一种组织机制,它可以缓解员工时间差异带来的缺陷,同时借助时间多样性的益处使组织有效运作,主要通过调整组织结构、组织文化、运作系统等来实现[42]。由于组织层面的时间领导测量难以操作化,我国学者多从研究可行性较大的团队层面[47]与个体层面[48,49]对其进行界定。
因此,本文借鉴姚柱等[48]的研究,将时间领导定义为一种个体层面的领导行为。具体是指管理者在指导下属工作时,会通过协调员工时间资源配置、合理安排工作任务进程、协助解决突发时间问题等一系列举措,从时间管理视角保证员工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22
3.1 理论基础 ..................................... 22
3.1.1 边界理论 .................................. 22
3.1.2 资源保存理论 .............................. 23
第四章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30
4.1 测量工具 .................... 30
4.2 问卷设计及实施 ................................ 31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32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32
5.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33
第五章 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各项目类别的频数、百分占比对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以从整体上了解被试分布情况,具体统计结果见表5-1。在315个有效样本中,男性占比34.6%,女性占比65.4%,样本中女性被试分布比例稍高;已婚人士占比61.3%,未婚占比38.7%;25岁及以下企业员工占比32.4%,26~30周岁占比19.0%,31~40周岁为本次调研样本中占比最多的群体,百分比例为41.6%,41周岁及以上占比7.0%;样本的学历情况以本科及以上为主,高中及以下占比2.2%,大专占比6.0%,本科占比62.2%,硕士及以上占比29.5%;在当前公司的工作时长中,不满一年的员工仅占17.8%,1~5年占比39.4%,5~10年占比31.7%,10年及以上占比11.1%,多数员工在目前所在单位的工作年限较久,有利于准确了解到领导行为等组织情境的实际情况。

领导力与领导艺术论文参考
领导力与领导艺术论文参考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果讨论
本研究先是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阅读整理,同时结合当前时代背景,提出了一个时间领导影响员工职业倦怠的理论框架。具体基于边界理论与资源保存理论,以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家庭增益作中介、心理资本作调节展开时间领导与员工职业倦怠之间的作用研究,以探索抑制员工职业倦怠行为发生的内在机理和边界条件。之后进行了问卷调研,共收集到315份合格的样本数据,再运用SPSS、AMOS以及PROCESS插件检验了时间领导、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家庭增益、心理资本以及职业倦怠五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对具体研究结果的讨论分析如下:
(1)时间领导对职业倦怠影响作用的讨论
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员工感知到的时间领导水平能降低其职业倦怠的产生(β=-0.311,P<0.001)。具体来讲,员工在日常办公中需要对其自身有限的时间资源进行合理安排以保障工作任务的顺利推进。若其上级领导的时间管理技能水平较低,对工作项目的时间节点、进度调整等安排不合理,会对员工工作目标的完成造成额外干扰,当员工面临截止日期提前、临时任务追加等突发状况时,也无法为其提供有效的时间对策支持,从而使得员工易于形成低下的工作效率与消极的工作态度,进一步造成了员工职业倦怠出现的可能性。而管理者的时间领导水平较高时,则能为下属重要的工作任务设定合理的时间阶段安排,并能帮助协调团队项目中的时间冲突、进度不一等问题,同时能对任务的最后完成期限进行及时提醒,从而促使员工认识到时间资源的重要性,并有动力及时合理地调动资源到工作中去,任务进度的有序推进避免了后续工作中个体时间资源的紧张与持续损失感,反而能为其提供有效的情绪支持。因此,时间领导帮助员工有条不紊地处理工作当中的时间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职业倦怠的产生。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