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生产管理 > 正文

基于MES系统的H公司精益生产管理优化思考

时间:2025-08-18 来源:www.51mbalunwen.com作者:

本文是一篇生产管理论文,本研究通过对精益生产管理的研究结论表明,MES系统在精益生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生产管理中突显优越性和应用价值。通过精益生产管理优化,企业可以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实施精益生产管理优化不仅有助于自身企业的发展,也能为制造企业提供借鉴和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我国制造业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面临着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订单量的波动和多元化需求、技术创新的压力以及成本控制的挑战。这些因素增加了行业内的竞争压力,传统的生产方式已难以满足市场对高效、灵活的生产需求,迫使制造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已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制造业打破传统发展模式,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优化结构为基本方针,促进了制造业朝着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李振华,2022)[1]。 “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中提到,让“中国制造”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国智造”(周军,王睿瑞,明新国,2021)[2]。这些目标的提出,推动了制造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电子制造业的关键技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李红江,张换高,孙建广,2020)[3]。在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制造企业通过智能技术的创新,推动产业链的变革,已成为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经之路。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过程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过程的融合,将引领制造方式的变革,精益生产为制造业的高速、高质、高效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与保障(杨帅,2015)[4]。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是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周济,2015)[5]。
随着全球消费市场和局势的演变,国内制造业正经历着多方面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国内制造业正加速转型升级,推动自身向高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调研中发现,技术转型投资占据了制造业总投资的40%,显示出制造企业正以创新为主导,通过自主研发和改进来实现技术突破。

生产管理论文参考
生产管理论文参考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一、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美国 AMR(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组织在 1993年提出最早的 MES 功能模型,包括车间管理、工艺管理、质量管理、过程管理等。1997 年,MESA 将 MES 定义为通过信息传递对从订单下达到产品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优化管理。当工厂有事件发生时,MES 能及时做出反应,并利用数据进行处理(Nagorny K,Scholze S,Barata J,2016)[8]。数字化工厂是管理、数据和知识的集成模型(Bley H,Franke C,2003)[9]。
随着全球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全球制造业面临新的挑战,制造业陆续开始转型。随着德国推出“工业 4.0”计划,各个国家积极推动智能制造,建立以智能工厂、智能物流、智能生产为核心的新型制造体系MES(Rojko A,2017)[10]。智能调度技术主要包括生产数学模型与人工智能算法,通过人工智能对车间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减少人为调度因素,提高生产效率(Barbosa,2015)[11]。从企业愿景、技术和系统架构、产品功能、产品行业目标、服务和支持、等建立评价系统体系(Kannan S M,Suri K,Cadavid J,2017)[12]。研究验证了MES实施成功的因素,最高管理层的支持,投资的充分性,系统开发人员的能力和用户的参与,是MES实施的关键因素(Lee S M,Hong S G,Katerattanakul P,2012)[13]。制造业为应对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和动态化的市场趋势,应积极发展智能制造生产模式,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的智能制造系统,改善制造流程,实现小批量生产创新和定制化可持续生产(Phani Kumari Paritala, Shalini,2017)[14]。制造企业面对低成本、高质量及多样化需求的巨大市场压力时,传统制造企业需要开发和适应智能化的生产方式(M. Imad, A.Hosseini, H.A.Kishawy,2019)[15]。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 SMT(表面贴装技术)
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是将电子元器件焊接在印刷电路板表面的一种电子制造技术。主要由锡膏印刷、元器件表面贴装和回流焊接为主要工艺,是电子产品制造中占据主要地位的组装技术,其中元器件表面贴装更是 SMT 生产线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王文丰,2021)[45] 。
SMT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最初用于军事领域的电子设备制造。70年代,SMT技术对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和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随后该加工技术大量应用在消费电子产品中。随着电子制造业的发展,大量机械设备被广泛研发,SMT的贴装技术也得到了高速发展,80年代后,随着大量的自动化贴装设备的导入,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SMT技术能够有效节约电子产品的体积,使电子产品走向了小型化,多功能化的方向。
国内在70年代开始关注国外SMT贴片技术的发展,在80年代引入SMT技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电子产业也是飞速发展。电子制造产业、通讯技术越来越被重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式大型的电子产品已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满足市场需求,电子产品的体积逐渐缩小且精致,SMT焊接技术进行了一次技术革命,SMT 能够实现高度生产自动化,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提高产品质量、产品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在现代化科究成果中,SMT 表面贴装技术是目前最通用的焊接工艺,已成为一种自动化高、可靠性强的先进技术(田翠芳,2021)[46]。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 MES系统
MES 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是一种应用于企业决策层和生产执行层之间高效的生产管理系统,是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生产而形成的一种可协调、可控制、高效生产的协同平台,实现制造执行过程及其复杂信息的管理(阎慧杰,许琛,李志林等,2022)[57]。MES 作为执行层,打通上层管理与制造现场信息传递的壁垒问题,建立中间桥梁,在取代传统依赖于纸质通讯,提高设备的自动化,软件的优化,整合信息资源(Schulz T , Chelaru A,2013)[58]。将生产计划与制造现场控制通过执行系统连接起来,通过信息传递对订单下达到产品完成整个生产过程的管理,透过实时的数据传递与分析,进行预防及纠正,提高对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计划管理等的能力。
20 世纪50 年代,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制造业需要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直接所面临的瓶颈为制造企业所建立的ERP系统是属于上层管理的系统,不直接面向制造现场过程,所以在上层管理与制造现场管理之间的数据不能及时有效传递。多数制造企业信息沟通的渠道比较单一,使用纸质报表,手动书写,手动作业的模式进行,在将数据录入至系统中,在底层作业与上层管理系统之间形成了一道断层。其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及精细化都无法保证。企业的生产效率无法提升,生产效益也得不到发展。此时,需要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上层管理与制造现场信息断层问题。提高设备的自动化,软件的优化,整合信息资源,打通上层管理与制造现场信息传递的壁垒问题,MES系统因运而生。 
...........................
第三章 H公司概况及基于MES系统的精益生产管理现状 .............. 25
第一节 H公司概况 .......................... 25
一、 H公司简介 .............................. 25
二、 H公司组织架构 ............................ 27
第四章 基于MES系统的H公司精益生产管理问题分析 ................. 43
第一节 H公司精益生产管理问题访谈.................. 43
第四章 基于MES系统的H公司精益生产管理问题分析 ................. 43
第一节 H公司精益生产管理问题访谈...................... 43
第五章 基于MES系统的H公司精益生产管理优化措施 ................. 60
第一节 制定MES系统的发展规划与投资计划 ............................... 60
一、 制定发展规划 ............................ 60
二、 制定投资计划 ........................ 60
第六章 构建多维度保障措施
第一节 制度保障措施
SMT精益生产管理的优化涵盖了系统优化以及管理理念的革新。为确保MES系统变革的有效实施和持续运行,必须得到公司高层的支持,全员的参与,构建完善的组织架构,同时需要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管理制度,以维护MES系统的有效运行。
一、 建立组织架构
H公司为推动精益生产,组建了跨部门的推进小组,该小组由IT、工程、制造、质量、采购、财务及业务等关键部门的代表组成。小组内部设立了组长职位,并明确了组织架构以及各成员的职责与权限。各成员根据其职责分工,负责监督各自负责范围内的MES的运行,并提供相应的建议与优化措施。该小组致力于加强跨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以确保信息流通和资源共享。小组安排每周的定期会议,提出问题,进行及时沟通,共同探讨MES系统的优化方案。通过这样的沟通处理方式,小组成员能够积极有效解决MES系统的持续优化,并确保其在精益生产中发挥关键作用。
二、 完善管理制度
为巩固精益管理,企业需建立和完善包括生产、质量、成本在内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制定绩效考核体系以规范生产活动,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同时,需建立系统操作规范和流程,设定登录管理权限。此外,还需建立绩效考核体系,设定目标,定期对系统可用性、数据准确率和生产效率提升等关键指标进行评估。对于未达标的指标,要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改善措施,同时设立专门的查核单位来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

生产管理论文怎么写
生产管理论文怎么写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在当前市场需求不稳定、订单波动大、需求多样化、技术创新要求高以及成本不断上升的挑战下,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来提升竞争力。SMT行业通过采用智能制造和MES系统进行优化,实现精益生产管理的关键策略之一。MES系统的应用对于改进生产流程、设备维护、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聚焦于SMT领域,以H公司为研究案例,采用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探讨了该公司在精益生产管理中的现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的优化方案和保障措施。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一、由于对市场风险的担忧,H公司在智能化转型的规划上没有制定明确发展目标,对资金投资上,采取较为谨慎的投资态度,在智能制造发展上步伐缓慢。H公司重新分析了未来的市场趋势,明确了市场定位,开辟新市场,走智能化发展的道路。在资金投资方面,制定了短期和中长期计划,设备智能化的推进,技术升级,优化MES系统架构,推动企业的智能化发展。
二、通过材料管理分析,发现材料条码的追溯性不足,材料检验上缺乏智能化的管理。通过AI 刷枪自动识别标签内容生成H编码,推动供应商导入H编码的进度,加强了材料的可追溯性。通过优化MES系统与ERP系统的数据互通,实现由MES赋予条码指令实现材料管理自动化,减少人员不增值的动作,提高了效率和节约了人力。
三、通过设备的调查及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发现数据接口未开通导致MES系统无法实时监控。通过对软件升级及数据接口的开通,与MES系统数据实时传递,可以执行在线监控。异常时会及时报警并触发停线机制,及时遏制不良品的产生。针对设备报警信息的研究分析,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的保养和维护,防止设备故障,提高了设备稼动率,使生产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达到精益生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略)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