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融合多源数据背景下岷县中药资源分布特征探
本文是一篇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论文,本研究主要使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岷县普查数据与岷县近年主栽中药材生产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在分析方法上不仅使用了中药学、中药资源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方法,还融合了年均降雨量、温度、植被类型、人口等多源数据。.
第一章岷县自然条件及中药资源概况
1.1岷县自然条件
1.1.1地理位置
岷县位于甘肃南部中心地带,洮河中游。东南部与礼县、宕昌相连;西部、西北与迭部、卓尼、临潭接壤;北部、东部与漳县、武山相邻。地处甘南高原东缘、陇中黄土高原及陇南山地接壤地区。岷县自古即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之说,来往商贾繁荣,有陇原“旱码头”之称[96]。

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论文怎么写
1.1.2岷县地质地形地貌
岷县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西秦岭地槽褶皱系的北秦岭海西褶皱带,地质构造分为部分秦岭东南复杂构造带与部分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前缘弧西翼两个单元。其地貌总体上呈现褶皱山地,地形属高原形态,西秦岭北支自东南向西北倾斜贯穿全县大部。县境内地势平坦,海拔于2400-3000m之间,最高峰达拉梁主峰海拔3747m,西北洮河出境海拔2105m,东北马坞乡与武山分界处为县境最低点,海拔2040m,境内相对高差1907m。全县地形地貌分为浅切割中高山区、中东部高原区、西北中部侵蚀中山区和河谷川台区四种类型。
...................
1.2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甘肃省岷县普查概况
20世纪80年代,我国进行了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如今国内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与数量均发生了改变。三普的资料已成历史,为全面摸清我国中药资源家底,实现中药资源长期动态监测,保障中医药传承,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拉开帷幕,经过对岷县地区全面的资源普查,摸清了岷县地区中药资源家底,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不光为该地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其后续的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2.1方法
1.2.1.1野外普查技术方法
岷县18个乡镇共3578 km2普查工作以《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97]为依据,结合ArcG IS与3S技术(遥感技术,Remote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information systems,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GPS)等空间信息技术,采用样地样方调查、样线调查、实地踏查与走访调查等手段对岷县中药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按要求采集标本、药材样品、种质资源等。
1.2.1.2内业整理
将野外采集的标本进行干燥、整形后制作成腊叶标本后,通过部分在线平台(如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www.cvh.ac.cn)结合《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秦岭植物志》等图书对采集制作的腊叶标本进行鉴定,同时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采集到的无法鉴定标本进行准确的鉴定。
.......................
第二章岷县野生药用植物区系及药用功能多样性分析
2.2方法
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岷县普查结果使用Excel 2019进行汇总,以吴征镒先生的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及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方法为依据,统计岷县野生药用植物科、属分布区类型[103-105]。以臧得奎《中国蕨类植物区系》为依据统计该地区蕨类植物科、属分布区类型[106-107]。以《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依据,统计该区药用植物生活型并绘图。使用Excel 2019绘制岷县野生药用植物“性”“味”占比图,再利用Vosviewer软件绘制性味、药用部位及功效进行共现可视化分析并绘图,使用Pajek软件调整图像,使之前相互重叠的部分更加清晰,对该区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及药用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
...................
2.3结果
2.3.1药用植物种类组成
按恩格勒分类系统进行统计,岷县药用植物共有81科230属359种,具体见表2-1。其中真菌植物有2科2属2种,包括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ii Reich.)、树舌(Ganoderma applanatum(Pers.ex Wallr)Pat.),种占比0.02%;苔藓植物有1科1属2种,包括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 L.)、细叶泥炭藓(Sphagnum teres(Schimp.)Aongstr.),科占比2%;蕨类植物有4科4属7种,包括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Desf.)、木贼(Equisetum hyemale L.)、问荆(Equisetum arvense L.)等,科占比5%;裸子植物有4科6属6种,包括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榧树(Torreyagrandis Fort.ex Lindl.)、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x Mey)、油松(Pinustabulaeformis Carr.)、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等,科占比5%;被子植物有70科217属342种,包括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凹叶瑞香(Daphne retusaHemsl.)、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石竹(Dianthus chinensis L.)等,科占比86%。从其野生药用植物种类组成来看,岷县野生药用植物种类组成较为丰富,被子植物是该地区药用植物的主要成分,占比最多。
.......................................
第三章 岷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度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 .......................... 34
3.1 数据来源 ................................... 34
3.1.1 药用植物物种数据 ........................ 34
3.1.2 生态因子数据 ............................. 34
第四章 不同空间尺度格网下岷县野生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度空间分布特征 ...................... 47
4.1 数据来源 ................................ 48
4.2 研究方法 ......................... 48
第五章 岷县野生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度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分析 ........ 58
5.1 数据来源 .................................... 58
5.1.1 类型数据 ................................... 58
5.1.2 数值数据 ..................................... 59
第七章2022年岷县当归药材产量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分析
7.1数据来源
7.1.1生产统计数据
本研究中所使用到的2022年岷县各乡镇当归产量数据来源于《2022年岷县统计年鉴》。
7.1.2影响因子数据
7.1.2.1自然因素
本研究中所选择的年平均温度、年平均降水量、大于0℃的积温或生长度日、大于5℃的积温或生长度日、绝对最低气温值、绝对最高气温值、生长季内降水之和、干旱程度、湿润程度、最热月的平均气温、海拔、坡度共12个因子来源同第五章中各数据来源,2022年岷县各乡镇受灾面积数据来源于《2022年岷县统计年鉴》。
7.1.2.2农业生产投入
本研究中纳入分析2022年岷县各乡镇农村生产用电量数据、农用化肥施用量数据来源于《2022年岷县统计年鉴》。
7.1.2.3社会因素
本研究中纳入分析的人口密度数据、夜间灯光数据来源同第五章数据来源,使用ArcG IS 10.8统计各乡镇区域内平均人口密度并导出,各乡镇农村人口数数据来源于《2022年岷县统计年鉴》。

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论文参考
........................
第八章结论与展望
8.1主要结论
(1)明确了岷县地区野生药用植物的组成,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岷县普查共调查到野生药用植物81科230属359种,其中真菌植物有2科2属2种;苔藓植物有1科1属2种;蕨类植物有4科4属7种;裸子植物有4科6属6种;被子植物有70科217属342种,被子植物是该地区药用植物的主要成分。对其科属区系进行分析,从科级水平看,热带分布中泛热带占比最高;从属级水平看,北温带占比最高。对药性及药用功能分析发现,主要以“苦”味,“平”性,“清热解毒”功效为主。
(2)探明了县域尺度与不同空间尺度格网下的岷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度空间分布特征。除10 km尺度的空间格网下,岷县野生中药资源种类丰富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呈随机分布外,其余空间尺度下均呈现出聚集分布状态,该结果可为岷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及动态监测提供科学依据。(3)探析了不同因子对岷县野生中药资源种类丰富度空间分异的影响程度、交互作用的类型等。分析了各因子对该地区野生药用植物空间分异的影响程度,温度与降水是主要因素,因子交互作用时大多为非线性增强作用。同时还筛选了主要影响因子的适宜范围,其结果不光可以为当地野生资源的动态监测因子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为野生药用植物的生态保护基地的建设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