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创业管理 > 正文

金融素养对农民创业行为的影响探讨——以陕西省武功县为

时间:2025-10-31 来源:www.51mbalunwen.com作者:

本文是一篇创业管理论文,论文依据武功县实地调研数据展开研究。从金融知识、金融技能、金融意识三个维度设计农民金融素养测度指标体系,衡量金融素养水平,用prob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研究金融素养及分维度对农民创业行为及不同行业创业行为影响.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引导农民发展适合的产业项目,加大稳岗就业政策支持力度。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农民创业已演变为激活农村生产要素、重构城乡经济关系的重要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战略为构建农村创业环境指明了方向。创业对于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作为西部农业大省,陕西人社部门积极实施返乡创业的各项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包括发布行业支持政策、摸排在外人员情况和返乡创业意愿、打造招引通道,为参加返乡创业培训的人员提供培训补贴;在金融支持方面,针对符合特定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或企业,政府将提供不同额度的贴息担保贷款,同时为农业产业提供保费补贴,以支持其发展和降低经营风险。武功县通过促进线上线下就业、社区工厂就业和提供公益岗位等措施营造创业良好氛围。作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武功县打造“电商+特色农产品”创业模式,培育出猕猴桃深加工、手织布非遗传承等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保障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和增收。
在当前的创新与创业热潮中,社会和政策环境为农民创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但农民在创业过程中仍面临动力不足和积极性不强的问题。外部创业环境已不再是限制农民创业的主要因素。作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农民自身的局限性逐渐成为创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其中金融素养作为一个关键因素,在政策理解、风险评估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进而对农民识别创业机会、创业行为选择以及创业成果产生显著影响。根据《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平均得分为64.61分,较城市居民低3.45分,这反映出农民的金融素养普遍不高,并且存在明显的差异。金融素养可以提升农民的财务管理能力、风险评估能力和投资决策能力,从而增强其创业意愿和创业成功率。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研究旨在探讨金融素养对农民创业行为的影响。从创业者的角度出发,分析农民自身的金融素养对其创业活动的影响,同时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以提出促进农民创业的有效策略。基于此,本研究设定了以下三个具体目标:
第一,评估武功县农民的金融素养水平。通过构建农民金融素养指标体系,进行全面测量,以深入了解农民金融素养的现状和各层次特征,识别当地农民在金融素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建立金融素养与农民创业行为的计量模型,分析金融素养及不同维度下如何影响农民的创业行为,从实证角度揭示金融素养在农民创业中的作用。
第三,基于现状分析和实证结果提出建议,为促进农民创业,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财富积累,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第一,丰富农民创业理论研究。研究立足于微观层面的农民个体,深入分析了金融素养如何影响农民的创业行为,并从微观角度阐释了其作用机制,从而丰富了农民创业行为的理论基础。
第二,丰富农民金融素养的理论研究。通过构建针对微观农民个体的金融素养指标体系,本文从金融知识、金融技能和金融意识三个维度评估了金融素养水平,并实现了金融素养指标的客观量化。这不仅提高了实证研究的有效性,也确保了研究结论的真实可靠性,进一步完善了金融素养的理论框架。
第三,完善农村地区农民金融素养对创业行为影响的理论依据。探究金融素养影响农民创业行为的内在逻辑和机制,一定程度上反映农民创业行为与金融素养的关系,弥补现有问题分析的不足,完善金融素养对农村地区农民创业行为影响的理论依据。

创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创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金融素养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较晚,对居民金融素养的关注和相关金融教育体系的建设也起步较迟。尽管经济高速发展,但传统观念和对金融市场的不信任导致农民金融素养水平较低。随着经济增长从速度转向高质量,农民金融素养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的关键。因此,明确金融素养的内涵,科学测度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是必要的。
金融素养这一概念由Noctor 等人于1992年率先提出,他将金融素养界定为运用和管理财务资源时所展现的判断力和决策力。Cutler and Devlin(1996)对概念细化,认为具备金融素养的个体必须掌握一定的经济原理知识,包括理解市场供需、货币价值、投资风险等基本经济知识;Mason and Wilson(2014)强调金融素养应突出意识性,即个体在金融活动中所展现出的对金融信息和决策的敏感度和理解力。国内学者在构建金融素养测评体系时,从更广泛的角度出发。他们认为金融素养不仅包括对金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涵盖了金融风险识别与应对、金融回报的预期、金融规划与决策等技能多个方面。因此,国内学者构建的金融素养测评体系更加全面。
本研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将金融素养定义为农民在有效配置金融资源过程中,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意识的综合体。本文从金融知识、技能、意识三个维度设置相关题项,构建测度指标。金融知识涉及存贷利率、通货膨胀、投资风险等基本经济金融知识;金融技能指个体在金融工具使用、金融资源获取、理财规划等方面的能力;金融意识反映个体对于信用意识、风险意识、权益保护意识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情况。
................
2.2 理论基础
2.2.1 创业理论
创业行为研究的学术探讨历史可追溯至1775年,由法国经济学家Richard Cantillon首次提出。Cantillon将创业定义为一个注重长期发展、追求变革与创新的过程。Schumpeter(1912)认为,创业者不仅仅是资本家或发明家,而是能够以更高效、更合理的方式重新配置生产要素的人。他强调创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激发社会创业热情对于经济进步至关重要。
随着创业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涌现出了多个学派从不同角度剖析了创业的本质和过程。其中,管理学派、社会学派和机会学派凭借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为人熟知。管理学派关注创业者的个体特征,如领导力、决策能力和创新精神;社会学派认为,创业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网络关系对其获取资源、信息和支持至关重要;机会学派强调创业者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力和对机会的快速反应能力,尽管这些学派在创业理论框架中各有侧重,但它们之间并未出现根本性的理论分歧。在宏观层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的社会经济作用,分析创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传递机制和影响机制;在微观层面,则侧重于研究创业者个体和创业活动本身,探讨不同因素如何影响创业者的创业决策,以及创业活动对新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创业理论为本文探讨金融素养如何影响农民创业行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在本研究中,农民创业时需衡量自身的创业能力和金融素养等内部因素,还需考虑外部的创业政策和环境等条件,通过综合评估内外部条件,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
第三章 武功县农民创业与金融素养现状分析 ................. 15
3.1 武功县概况 ................................... 15
3.1.1 自然地理概况 .............................. 15
3.1.2 社会经济概况 ......................... 15
第四章 金融素养水平测度与特征分析 ................................ 25
4.1 金融素养指标体系构建 ..................................... 25
4.1.1 指标选取依据及设计原则 ......................... 25
4.1.2 指标体系内容构成 ............................. 25
第五章 金融素养对农民创业行为影响实证分析 ......................... 35
5.1 变量选取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 35
5.1.1 变量选取 ................................ 35
5.1.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36
第五章 金融素养对农民创业行为影响实证分析
5.1 变量选取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5.1.1 变量选取
5.1.1.1 被解释变量
在金融素养对农民创业行为影响研究中,被解释变量为农民创业行为,即是否创业。结合翁辰和张兵(2015)、何婧和李庆海(2019)等对于农业创业的定义,本文将农民农业创业标准定为:扩大种植养殖规模、采用新的经营模式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休闲旅游服务等农业相关领域的生产经营活动。非农创业则指从事工商业生产经营项目,如开设餐馆、旅馆、零售店、电商平台等(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满足涉农创业或非农创业条件的即为创业,取值为1,否则为未创业,取值为0。
5.1.1.2 核心解释变量
核心解释变量为因子分析法所测得金融素养及金融知识、金融技能、金融意识,以各因子方差贡献率占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例为权重计算出金融素养综合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具体过程见第四章。
5.1.1.3 控制变量
在性别方面 Mathew(1995)发现男性和女性在创业动机、思维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于创业存在不同的态度和倾向,男性对创业的兴趣相较于女性更为浓厚。胡凌霞(2018)研究发现年轻人具有较高的社会互动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够产生更多的想法,并以新颖的方式思考,摆脱过去的产品和生产方式的束缚,年长者通常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人脉资源在创业资源上存在一定优势。姚婷婷(2020)的研究揭示了婚姻关系的重要作用。婚姻不仅为农民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还通过两个家庭的结合,为创业者带来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家庭年收入作为创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入较高的家庭更有可能为创业者提供初始启动资本,支持他们度过创业初期的困难阶段。Nicola和Gianluigi(2016)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高的创业者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新知识,创新创业能力更强。创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创业成功率一大手段,Chen 等(2016)表示通过技能培训,农民可以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和知识,拓宽创业领域,激发对于创业机会的识别,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创业项目。普蓂喆和郑风田(2020)研究房产价值对创业的影响,房产价值较高的农民,可能拥有更多的资产作为创业的抵押或担保,这有助于他们获得创业所需的资金支持。

创业管理论文参考
创业管理论文参考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文以武功县实地调研数据为来源,构建金融素养指标,对农民金融素养及分维度金融知识、金融技能、金融意识水平进行测度,用probit模型就金融素养对农民创业行为影响实证研究分析,研究金融素养及分维度对农民创业行为及不同行业创业行为影响,并进行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从年龄、受教育水平、家庭人口规模展开异质性分析,最终用中介效应检验风险偏好对金融素养影响农民创业行为机制。通过以上实证分析,本文得到以下结论:
(1)武功县农民金融素养水平偏低。武功县农民金融素养平均值为0.542,表明该地区农户的金融素养能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分维度看,农民金融知识、技能、意识的均值分别为 0.532、0.517、0.565,各维度较为均衡,居于较低水平,且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2)金融素养对农民创业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通过Probit模型实证分析,金融素养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向影响农民创业行为。分维度来看,农民金融知识、技能、意识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向影响农民创业行为。金融知识对农民创业行为的边际影响最大,金融技能次之,金融意识边际影响程度最小。分行业来看,金融素养对农民非农创业的影响程度大于其对农业创业的影响。分维度来看,金融知识对农业创业的边际影响最大,金融技能对非农创业的边际影响最大。
(3)金融素养对农民创业行为在不同群体中存在异质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金融素养对创业行为的影响在不同年龄群体中存在差异,中年群体金融素养对创业影响更显著,金融意识对年轻群体创业促进效果明显,金融知识对年长群体创业促进效果明显。金融素养对创业行为的影响在不同家庭规模中存在差异,金融素养对在小型农民家庭中作用效果更明显,小型家庭中金融知识对农民创业行为影响更明显,大型家庭中金融意识对农民创业行为影响更明显。金融素养对农民创业行为的影响在不同受教育程度中存在差异,与高学历者相比,低学历者金融素养对农民创业行为的影响更大。小学及以下学历中金融知识的影响最为显著,初中和高中及以上学历中金融意识影响最显著。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