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影响探讨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分析总结了东盟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现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方法和研究目标,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对东盟10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加速发展中国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等领域的融合,已成为中国经济由大到强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已转变为推动全球各国经济恢复和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其拉开了技术和产业变革的帷幕,同时也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其促使众多的中小型和微型企业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以此降低国际贸易的门槛,吸引众多企业参与其中,并从中受益。此外,之前那些受限于地理位置、信息壁垒、物流时效等无法开展的贸易活动,在当前数字经济的背景下,也可以参与到全球贸易中去,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助力[1]。
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既是立国之本,也是强国之基。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期。迫切需要通过自主创新突破价值链底端困境,着力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但受制于全球产业链分工格局,传统制造业仍普遍面临附加值低、转型升级动能不足等现实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传统制造业如何利用数字经济推动外贸新动能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我国重要贸易伙伴的东盟,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其制造业出口贸易额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东盟国家人口众多,有着较大的制造业消费市场,加上其地理位置的近邻优势,为中国对东盟国家制造业出口提供了天然基础。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以往数字经济视角下的中国-东盟贸易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机电设备、服务贸易等领域,对制造业分为高中低技术再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本文将我国制造业分类再研究,丰富了中国与东盟制造业贸易相关研究成果,为后续学者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本文构建东盟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东盟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引用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把东盟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作为核心解释变量,GDP、东盟人口等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实证分析,这一研究方法丰富了贸易引力模型的应用范围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算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1.2.2现实意义
为中国制造业出口和转型升级提供建议。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基础,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制造业面临双重压力,国内存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压力;国外面临贸易壁垒,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探索我国制造业出口良好的发展路径是较为重要的一个问题。为此本研究构建包含三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东盟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根据SITC.Rev3编码将制造业按不同技术等级进行分类,引入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并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实证探究了东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国制造业出口总量以及对不同技术级别制造业出口额的影响,为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新思路,对我国制造业长期稳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第二章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理论基础
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某项因素的相对差异而不是绝对差异,国际贸易的发生应是各国优势产品相互流通,本国弱势产品作为进口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与早期的绝对优势理论相比,认为国际贸易实际上是两国之间的正和博弈,是一种互惠的正和博弈,在这种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经济利益,即使有些国家在任何产品上都没有绝对优势[5]。
在制造业进出口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制造业生产率存在相对差异,具有相对优势的国家生产的产品可以用来扩大出口,增强贸易竞争优势。比如东盟国家盛产热带水果,中国盛产动物产品和纺织品,东盟国家与中国在制造业方面不存在比较优势,处于劣势,因此东盟国家从中国进口制造业产品,向中国出口热带水果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使中国和东盟都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符合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这也为下文分析中国制造业对东盟出口的现状提供了理论依据。
要素禀赋理论:此项理论最早诞生于两位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后被其他学者不断完善。要素禀赋理论的出发点有所不同,以要素禀赋差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与比较优势理论不同,李嘉图认为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发挥比较优势的前提,要素禀赋论则认为要素禀赋的重要性远大于生产率。要素禀赋是指某些独特自然资源,譬如沙特石油等,不同的国家因为不同原因会有不一样的要素禀赋,这些差异性的要素禀赋造就了要素成本。赫克歇尔认为,产生国际贸易的两个前提,要素禀赋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产品生产需要的不同要素比例占比不同[6]。主要内容总结为便是素禀赋比率不同直接或者间接造成生产成本不同,从而商品价格不同,进而贸易发生。因此,各国应合理规划进出口产品结构,利用自身比较优势,与其他国家开展互补合作,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优势。
............................
2.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2.1中国与东盟制造业贸易的相关研究
现阶段,有关数字经济与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学术研究成果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贸易结构、竞争力与互补性、双边贸易关系。
制造业的竞争力与互补性:杨先明和袁帆(2005)认为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主要来自劳动力成本优势、并提出只有通过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才能改善中国与东盟国家制造业竞争力互补性不足的局面[15]。杨宏恩和孙汶(2016)通过构建贸易一体化指数与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评价体系,系统评估了中国-东盟双边贸易格局发:东盟成员国在化石能源及初级农产品植物油领域具有显著的贸易优势,而中国则在工业制成品出口方面保持较强竞争力。这种显著的产业互补特征为深化双边经贸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然而,在劳动密集型等低附加值产品领域,双方存在明显的市场竞争关系;双方在巩固现有贸易优势的同时,应着力拓展新兴合作领域,优化贸易结构,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16]。况丽萍(2017)着重贸易竞争与互补性角度,分析中国与东盟制造业贸易,提出双方应发挥比较优势,增强贸易往来[17]。吴海文、张少雪、刘梦影(2019)认为中国技术密集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方面具有相对优势[18]。
.........................
第三章东盟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影响机理分析.......-21
3.1影响机理.................................-21
3.1.1.信息成本压缩......................-21
3.1.2物流与通关效率上升..................................-21
第四章中国制造业对东盟出口现状及东盟数字经济发展现状...............-25
4.1中国制造业出口东盟国家贸易现状分析...............-25
4.1.1出口规模.....................................-26
4.1.2分国别出口市场现状...........................-28
第五章东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算..................................-45
5.1东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45
5.1.1构建指标体系..................................-45
5.1.2数据处理............................................-46
第六章东盟数字经济水平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6.1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收集并整理了2000年至2022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对象为文莱、新加坡、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柬埔寨、老挝、缅甸;选取ijtGDPdiff为核心解释变量,itjtitjtijijijGDP,GDP,POP,POP,DIS,BOR,COL及ijtGDPdiff为控制变量。
被解释变量制造业出口额(ijtEXP)是指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制造业出口总额,涵盖所有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包括高技术、中技术和低技术类别的产品。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总署的贸易统计数据。
高技术制造业出口额(ijtHIGH)是指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的高技术制造业产品的总额,主要包括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附加值的行业产品。数据来自中国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
中技术制造业出口额(ijtMEDIUM)是指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的中技术制造业产品的总额,主要包括机械、汽车等中等技术水平的产品。数据来自中国海关数据、国际贸易数据库。
低技术制造业出口额(ijtLOW)是指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的低技术制造业产品的总额,通常包括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以及传统制造类产品。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总署的贸易统计数据。
解释变量数字经济(jtDIG)是衡量东盟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通常包括互联网普及率、安全互联网服务器、高等教育入学率等方面的数据,反映该国数字技术在经济中的应用与发展程度。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的数字经济指标等。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
第七章结论和政策建议
7.1结论
本研究以东盟数字经济的发展为视角,分析了2000年至2022年期间东盟数字经济的发展状况,我国出口至东盟的制造业现状;分析了东盟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机理;并构建了东盟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东盟各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实证分析方面,本文构建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以东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为核心解释变量,该引入两国GDP、人口规模、地理距离、是否接壤等作为控制变量。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1.东盟国家整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从本文的测算结果表明,东盟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新加坡最高,23年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得分一直领先于其他东盟国家;其次是马来西亚,综合得分排名第二;泰国数字经济发展也很迅猛,紧随马来西亚之后;柬埔寨和老挝2002-2022年的数字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由于其数字经济发展起步慢,基础薄弱,所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靠后。
2.东盟整体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国别差距较大。东盟国家整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虽然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但是发展存在不均衡的问题。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数字经济发展较为成熟,拥有成熟的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创新环境逐渐完善,数字产业蓬勃发展;但是部分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差,比如缅甸、老挝、柬埔寨等,这些国家数字经济发展起步慢,数字基础设施薄弱,个人使用互联网占比以及移动网络覆盖率都较低;数字产业发展前景不明朗,数字创新环境有待优化。
参考文献(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