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创业管理 > 正文

创业拼凑、商业模式创新与新农人创业绩效

时间:2025-10-02 来源:www.51mbalunwen.com作者:

本文是一篇创业管理论文,本研究以陕西省宝鸡市和汉中市282位新农人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新农人的创业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创业拼凑对新农人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并揭示了商业模式创新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从而为新农人创业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政府连续多年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培育高素质农民,吸引人才进入农村创新创业(薛永基等2025)。据新华社报道,截止2025年2月,“新农人”的重要代表——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已超过1200万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稳中向好。新农人在农业领域创业,不但实现了自身价值,带动本土人才和企业家成长,还能弥补小农户在创业资源、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不足,带动小农户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多元发展,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姜长云2024)。然而,新农人创业面临着一个显著的悖论现象:尽管新农人群体掌握了部分城市资本与技术优势,却难以提高其创业绩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业相关企业的三年存续率不足七成,凸显出农业创业生态中技术转化与效益产出的深层矛盾。究其原因,尽管新农人有较强的创业意愿,但面临人力资源不足、土地资源紧张、公共资源短缺等困境,还要承担经营环境复杂、自然环境污染、社会认可度低等风险(葛宣冲2022;张慧泽和高启杰2021)。更严峻的是,新农人创业活动还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创新链条短等商业模式低端化问题(彭超等2021)。以阳光玫瑰葡萄为例,其种植面积从2020年80万亩扩至2023年120万亩以上,品质参差不齐,价格暴跌近80%(姜惠宸2024)。农产品市场呈现出“丰产不丰收”的产业困局,严重影响了新农人的创业热情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帮助新农人克服创业困境、创新商业模式进而提高创业绩效,成为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在此背景下,部分新农人通过创业拼凑,对手头现有资源和其他可得资源创造性整合利用,展现出独特的创新活力(邓国胜和李彦岩2023;易朝辉等2019)。例如,陕西某苹果合作社将废弃苹果枝干转化为文创产品,同时推广“果—畜—肥”循环模式,通过举办各类宣传推介活动,有力推动了苹果销售与贸易,实现了“资源—价值—可持续”的闭环。这种“无中生有”的创新实践,与Baker et al.(2005)提出的创业拼凑理论相契合。该理论强调创业者为突破自身资源约束,创造性整合手头资源以解决新问题和利用新机会,从而为所创事业赢得生存和发展,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Senyard 2014)。已有研究表明,农户进行资源拼凑能够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配置结构,有利于实现创业价值(高静和张应良2014;汪忠和程铭2022)。
..........................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文在明确新农人、创业绩效、创业拼凑、商业模式创新等概念内涵和核心维度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新农人如何通过创业拼凑策略提升创业绩效,并揭示商业模式创新在这一过程的中介作用。具体而言,研究目的可细化为以下4个方面:
(1)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全面揭示新农人创业者的个人特征和所创事业特征,进而分析新农人创业的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其中,新农人个人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创业动机等,所创事业特征包括创业年限、行业、组织形式和年利润等。
(2)探讨创业拼凑如何影响新农人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等三个方面的创业绩效。本文将创业拼凑细分为网络、技能、人力、客户、物质和制度六个维度,创业绩效细分为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进而探讨不同维度创业拼凑如何影响新农人创业绩效。
(3)通过构建“资源—创新—绩效”的逻辑框架,揭示商业模式创新及其不同维度在创业拼凑与新农人创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通过深入分析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主张创新、价值创造创新和价值获取创新三个维度在创业拼凑与新农人创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揭示新农人创业绩效的提升路径。
(4)得出本文研究结论,提出提升新农人创业绩效的政策建议。通过分析新农人创业现状和创业拼凑对新农人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为新农人创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为政府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创业扶持政策提供依据。
.........................
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新农人
自2014年阿里研究院发布首份关于中国新农人发展的研究报告以来,这一创业群体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学术界对于新农人的概念界定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不同学者基于各自的研究视角,对新农人进行了多样化的定义。本文认为新农人是指秉持生态农业理念,运用互联网思维,以提供安全农产品、提高农业价值为目标的新型创业群体。这类新农人具备以下显著特征:①其创业活动聚焦于农业或相关领域;②创办事业,是所创事业负责人或创业团队核心成员;③在经营过程中的任意一个环节均采用绿色生态、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④其创办的事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购买原材料、宣传企业、与客户沟通、销售产品等经营活动。
2.1.2创业绩效
创业绩效是评估创业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反映了创业企业在特定时间段内所取得的成就和效果(方鸣等2021)。新农人创业绩效是指新农人在农业及相关领域创业过程中,通过整合利用资源、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等手段,所取得的包括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在内的综合成果与表现。创业绩效不仅是新农人创业活动成功与否的直接体现,也是评估新农人创业能力、创业策略以及创业环境适应性的重要依据。其中,经济绩效是指新农人在创业过程中实现的经济绩效,包括盈利能力、规模扩张、市场占有率以及可持续增长能力等方面。社会绩效是指新农人在创业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绩效,包括对公益事业的贡献、就业带动、社会影响以及环保行为对绿色价值观的影响等方面。生态绩效是指新农人在创业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绩效,包括绿色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增加、投资回报率提高、销售收入贡献率提升以及废弃物处理达标率上升等方面。
........................
2.2理论基础
2.2.1创业过程理论
创业过程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旨在深入剖析创业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为创业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Jeffry 2022)。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Timmons et al.(2010)在《新企业的创建》(New Venture Creation)一书中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提出了创业管理模型,通过倒立的三角形形象地展示了商业机会、创业团队和资源三个核心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众多学者对创业过程从不同视角有不同的理解,一类学者如Gartner and Bennett(1985)认为,创业过程主要聚焦于新创企业的建立过程,强调从无到有的创业历程,创业模型如图2-1所示。另一类学者如孙伟和刘璐璐(2019)则认为创业过程包括企业的创建,涵盖了商业机会的发掘、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

创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创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创业过程理论的核心在于阐述商业机会、创业团队和资源三个要素在创业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动态平衡。具体而言,首先,作为创业过程的起点和核心驱动力,商业机会决定了企业能否在市场中立足并获得成功。机会的多样性和深度将直接影响创业团队和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其次,创业团队是创业过程的主体和领航者,负责商业机会的发掘与把握,以及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创业团队的素质、能力和协作精神对于创业过程的成败至关重要。最后,资源是创业过程的基础保障,包括政策资源、资金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等。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创业者必须合理利用和控制资源,以支持创业过程的顺利进行。Timmons(2010)指出,创业过程的本质在于商机、资源和团队三个核心驱动要素所形成的动态平衡,理论模型以倒三角形表征(图2-2),而这一形态本身也展示出内在状态的不稳定性。随着创业过程的推进,创业团队需要不断调整资源配置、把握商业机会,以实现新的平衡状态。
.............................
第三章新农人创业现状分析..........................26
3.1数据来源及样本说明........................................26
3.2新农人个体特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27
第四章创业拼凑与新农人创业绩效的直接效应分析...........................33
4.1研究假设...........................................33
4.2变量测度.......................................34
第五章商业模式创新在创业拼凑与新农人创业绩效间的中介效应分析......................46
5.1研究假设..........................................46
5.2中介变量测度.................................47
第五章商业模式创新在创业拼凑与新农人创业绩效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5.1研究假设
资源基础理论指出,创业活动的开展依赖于一定的资源基础,并依靠发掘、整合、创新组织资源的能力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李巍等2022),从而实现创业绩效,由此构建了“资源—创新—绩效”的逻辑框架(喻登科和陈淑婷2023)。创业拼凑通过整合现有或可得资源形成异质性资源,创造性地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资源基础(Amit andZott 2001;Morris and Allen 2005),商业模式创新则根据市场环境变化提供有效的价值攫取方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最终实现创业绩效的提升。商业模式创新成为连接创业拼凑和创业绩效的桥梁,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戚聿东和蔡呈伟2020)。
对于新农人来说,其创办事业同样围绕着“价值”这一概念展开。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农人基于资源禀赋,结合其自身优势发展有特色的农业创业模式,进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由此,本文以“价值”为核心,构建了“资源—创新—绩效”的逻辑框架,探讨创业拼凑通过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不同维度提升新农人创业绩效的路径。具体而言有三条路径:第一,价值主张创新能够帮助新农人重塑企业形象,是新农人创业拼凑提高创业绩效的首要环节。新农人通过创业拼凑,将土地、设备、资金等物质资源和技术、知识、信息等非物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独特的资源基础。同时在深入了解和掌握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基础上,依赖于中国农村独特的以血缘、地缘和政缘维持的社会网络(费孝通1985),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农民组织等取得联系和合作,获取政策支持、市场信息、技术指导等资源,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起线上社会网络(邱泽奇等2016),从而有指向性地进行市场定位,提出并宣传新农人所创事业关注的有机、绿色、健康等价值主张,为消费者提供新的价值体验(邢小强等2011)。第二,价值创造创新为新农人所创事业提供内生动力,是新农人创业拼凑提升创业绩效的关键环节。

创业管理论文参考
创业管理论文参考

...........................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研究结论
作为农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者、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实施者,新农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新农人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如资源匮乏、市场认知度低、商业模式落后等,严重制约了新农人的创业成功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探究创业拼凑、商业模式创新与新农人创业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陕西省宝鸡市和汉中市282位新农人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新农人的创业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创业拼凑对新农人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并揭示了商业模式创新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从而为新农人创业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1)基于实地调研数据,本文全面展示了新农人创业现状。研究发现,新农人创业者群体在个人特征上表现出性别比例不均衡(男性偏多)、年龄偏大、受教育水平偏低等特点。在创业行为上,新农人创业年限普遍较短,多数处于初期或探索阶段,事业多集中在生产行业,加工和流通领域涉足较少。新农人创业的组织形式以个体创业为主,与亲戚朋友合伙创业次之,而与企业或科研机构合作创业则相对较少。年利润方面,主要集中在20万以下,高盈利项目相对较少。
(2)实证研究发现,创业拼凑对新农人创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对经济绩效的影响程度高于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从创业拼凑的细分维度来看,网络拼凑、技能拼凑、人力拼凑、客户拼凑、物质拼凑和制度拼凑,均有助于提高创业绩效。其中,网络拼凑、客户拼凑、技能拼凑和物质拼凑对新农人创业绩效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制度拼凑和人力拼凑的影响相对较弱。进一步采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选择选取本地区创业氛围和“除受访者自身外居住在同一村庄的其他样本的创业拼凑均值”作为受访样本创业拼凑水平的工具变量,并通过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均显著且稳健。在异质性分析方面,具有涉农经历且持有生存型创业动机的新农人,其创业拼凑行为对创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对于是否受过创业培训的新农人而言,创业拼凑对创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