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O理论视角下项目外包员工工作投入提升路径探讨——以Z公
本文是一篇项目管理论文,本研究收集了项目外包、项目外包员工、工作投入以及AMO理论的一系列文献。通过对上述文献的研读,本研究首先设计出研究框架与思路,对项目外包、项目外包员工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上述概念和名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初步梳理,以加深对于该领域的理解。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经济市场化的深入发展及用工成本的不断提高,企业也日益关注内部人力资本效率并控制内部人员数量。然而,企业在专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发现内部一系列非核心业务仍然需要大量工作人员,而这大量的非核心业务工作人员,不仅给企业带来庞大的人工成本,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管理成本。因此,诸多企业尝试将这些非核心业务以项目外包等形式发包给承包企业,以此来增强企业内部用工的灵活性,降低内部生产运营、管理成本,从而提高企业营利能力与效益(杨国超等,2023)。与此同时,这也相应给企业在员工管理方面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情况,如项目外包员工的归属感、身份认同及工作投入等,都成为用人单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所谓外包,是指用人单位将特定业务、项目、劳务等发包给承包单位,由承包单位自行安排员工按照用人单位,即发包单位要求完成相应的业务或工作内容的一种用工形式(李淑芹,2016;张立新和柴芳墨,2022)。其典型特征之一便是实际用工单位与员工劳动关系所属单位之间的分离。换言之,实际用工单位使用其他企业的员工完成了自身的业务、项目、劳务(Kakabadse&Kakabadse,2005),这就导致外包员工对于自己在实际用工单位的工作身份缺乏认同,进而影响其对于本职工作的态度与投入情况。在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及管理实践当中,工作投入被认为是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员工的工作投入(Work Engagement)是指员工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和组织角色中,专注于完成自己的工作(Schaufeli,Bakker,&Salanova,2006)。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工作投入通常被人们视为表征员工对于工作持消极态度的工作倦怠的对立面,是员工对于本职工作所持有的一种积极态度与行为,也是一种良性工作状态(Maslach,Schaufeli,&Leiter,2001)。因此,鉴于项目外包员工在本职工作当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在组织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当中,如何提升外包员工工作投入的路径是人们关注点之一。
项目管理论文怎么写
.....................
1.2本文的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首先,本研究关注了项目外包员工这一特殊群体。项目外包、劳务外包等用工形式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猛,然而,相对于其他用工形式的员工,项目外包员工远未获得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研究的充分重视。因此,本研究是对于国内外包员工相关研究的有益丰富;其次,国内对于项目外包员工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了外包员工的劳动权益保障、工作稳定性与离职倾向、绩效考核体系设计、激励策略、绩效管理等问题,而本研究则重点关注其工作投入这一微观的积极工作行为、状态,是对于项目外包员工工作态度与行为的有益尝试;最后,本研究借助AMO理论这一框架分析项目外包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事实上,国内外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也相对较少运用该理论来解释项目外包员工这一群体的心理与行为,本研究可以看成是AMO理论在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一次探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拓展AMO理论的运用范畴。
1.2.2实践意义
首先,项目外包尤其是劳务外包在近些年发展迅速,尤其是在经济环境严峻、经济政策不确定的形势下,外包更成为一种企业降本增效的手段,本研究能够为组织管理尤其是企业管理领域对于项目外包员工的管理提供一种有益的参考;其次,工作投入作为员工的一种积极工作行为、状态,一直受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员工上级管理人员的重视,本研究致力于探索项目外包员工工作投入的提升路径与策略,不仅能够为项目外包员工管理提供直接的参考建议,对于用人单位其他员工的管理策略优化也能够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项目外包员工
2.1.1项目外包
外包这一用工形式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其最早有记载的形式便是一位木匠付钱请别人为其伐木以制作木器,其后,又有人将这一用工形式运用到军事领域,而外包这种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初全球经济衰退时变得更加明显(Kakabadse&Kakabadse,2005;Burkholder,2015)。近年来,企业逐渐尝试剥离“外围或辅助”业务,越来越多地零部件生产和商业服务需求外包给其他企业,从而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以提升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所谓外包,其英文名称为Outsourcing,起源于Outside Resourcing一词,原意为从外部获取资源(Troacă&Bodislav,2012),是指企业等用人单位出于降低经营成本或提高运营效率等特定目的,将自身的某些业务、职能等交由自有员工之外的第三方完成。外包对于企业等盈利性组织而言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故而备受企业青睐,尤其是在制造业面对临时性订单而需要增加工作量时,外包在应对这些问题方面具有与生俱来且无可替代的优势(杨浩,2023),德鲁克(2009)甚至主张公司内部那些不直接参与价值创造的非核心事务都应该外包给第三方组织。
近年来,由于经济下行、企业竞争压力剧增等客观现实,企业对于经济政策难以把握,故转而寄希望于外包,以此来提高内部生产运营效率,降低用工成本刚性(杨国超等,2023)。目前外包的形式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外包、项目外包以及服务外包等(Troacă&Bodislav,2012)。项目外包,主要是指企业等用人单位将特定非核心业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由承包单位独立完成。故而,在整个项目的运作过程中,发包单位负责项目设计与提出,而承包单位负责项目的准备与实施,并由发包单位对项目进行验收。当然,在具体项目外包实践当中,根据项目实施要求,发包单位往往会设置与项目外包承接单位对接的联络人员,或者直接派驻员工与项目承包单位共同开展项目运营管理。
....................
2.2工作投入
2.2.1工作投入的概念及内容
工作投入是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所谓工作投入(Work Engagement),指的是员工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专注于完成自己工作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Maslach,Schaufeli,&Leiter,2001;Schaufeli&Bakker,2004),应当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工作投入的概念最早由Kahn(1990)提出,他将其定义为员工将自己结合到工作角色当中,在生理(physical)、认知(Cognitive)和情感(Emotion)上表现自己。换言之,员工自觉地进入到工作角色当中,通过身体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等三个方面与工作相结合。Maslach,Schaufeli,&Leiter(2001)认为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是员工工作状态的两个对立面,工作投入处于积极的一端。Schaufeli&Bakker(2004)则认为工作投入与工作倦怠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两者之间彼此独立,但是又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相互联系,将工作投入定义为一种与工作相关的积极、完满的情绪与认知状态,包括活力(Vigor)、奉献(Dedication)和专注(Absorption)三个维度。活力是指在工作时精力充沛、精神顽强的感觉,以及在艰难的情况下坚持下来并在工作中做出值得赞扬的努力的意愿;奉献是指员工感觉到与工作有着强烈的联结,愿意以极大的热情、渴望、动力和自信去迎接工作的挑战;专注是指一种完全专注于或沉浸在工作中的感觉,以至于时间似乎过得很快,但人们发现很难将自己从工作中分离出来。这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领域人们更加广为接受的一个概念,本研究也延用这一概念界定。
...........................
3 项目外包员工工作投入现状 ........................ 19
3.1 案例企业简介 .............................. 19
3.2 项目外包员工工作投入现状 .................... 21
4 项目外包员工工作投入影响因素分析 .......................... 33
4.1 访谈结果与因素提取 ............................. 34
4.2 工作投入影响因素作用结果分析 ................... 36
5 项目外包员工工作投入提升路径与策略 .......................... 42
5.1 改进项目外包员工的能力以提升其工作投入 ............................ 42
5.2 改善项目外包员工的动机以提升其工作投入 ............................ 43
5项目外包员工工作投入提升路径与策略
5.1改进项目外包员工的能力以提升其工作投入
AMO理论中,能力是指员工有效执行任务、完成特定行动所需的技能、经验或知识库,主要指业务知识、工作技能,组织可以通过招聘、培训、任职资格管理、人才培养来提升员工能力。在本研究中,项目外包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在能力方面主要涉及到两个:f14技能分享和f15业务培训。
从图4-2项目外包员工工作投入影响因素满意度—重要性二分法分析结果当中可以看出,f14技能分享位于第二象限,在本象限中,项目外包员工的满意度评价要高于重要性评价。换言之,Z公司的项目外包员工认为技能分享对于自身并不重要,但是Z公司与外包项目承包企业在该方面做到令外包员工感到满意。事实上,技能分享对于员工能力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Z公司和外包项目承包企业应重视对项目外包员工在技能分享方面的特征,并适当采取激励措施,增强员工的技能分享意愿,以此来提升员工的能力,并进而提升项目外包员工的工作投入。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
...........................
6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收集了项目外包、项目外包员工、工作投入以及AMO理论的一系列文献。通过对上述文献的研读,本研究首先设计出研究框架与思路,对项目外包、项目外包员工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上述概念和名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初步梳理,以加深对于该领域的理解。本研究以Z公司为案例,在了解项目外包员工工作投入整体现状的基础上,对不同人口变量的项目外包员工的工作投入进行了差异分析。此后,借助基于AMO理论设计出的访谈提纲,探讨出项目外包员工工作投入的31个影响因素,请项目外包员工就31个工作投入影响因素进行满意度和重要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其进行了分类,以获取上述因素对项目外包员工工作投入的实际作用。最后,本文基于AMO理论的内涵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以此探索出Z公司通过优化项目外包员工的能力(A)、动机(M)和机会(O)等以提升其工作投入,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具体建议。本研究及相应研究结果,对于拓展项目外包、项目外包员工及工作投入和AMO理论的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积极的理论价值,对于管理实践中提升员工尤其是项目外包员工的积极工作态度、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