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国际贸易 > 正文

国外供应商势力对中国进口非关税措施的影响——基于产品

时间:2025-07-30 来源:www.51mbalunwen.com作者: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国外供应商势力对我国进口非关税措施的影响,通过对其影响程度、影响机制以及相关政策对应的分析,为我国贸易政策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价值。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由于地缘政治争端,全球经济呈下行趋势。据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增速在2024年预计将延续放缓态势,这已经是全球经济连续第三年呈现下行趋势。具体预测数据显示,经济增速将从2023年的2.6%滑落至2.4%。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近30年来增速最为低迷的五年期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频繁抬头,但是相较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当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在保护手段上呈现出显著差异。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主要依赖于关税措施,而新贸易保护主义则更倾向于采用更为隐蔽、多样化和灵活的非关税措施(Non-tariff Measures,简称NTMs)。据WTO监测报告显示,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新型贸易限制类措施激增,从2008年的53条增长到了2009年的346条,并且在数量上超过贸易自由化措施。国际贸易呈现关税自由化与非关税措施逐渐上升的贸易保护新趋势。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在我国,国外供应商在多个领域均展现出了强劲的实力,这是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和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以高科技领域为例,苹果公司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和品牌影响力,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稳居领先地位,市场份额达到20.5%。同时,其Safari浏览器也凭借其出色的性能和用户体验,以18.31%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二。谷歌公司则在浏览器市场占据显著优势,其Chrome浏览器以65.38%的市场份额高居全球榜首。此外,在高端医疗器械、诊断设备以及健康监测产品等领域,国外供应商如西门子、GE医疗等也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这些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满足了市场对高品质医疗器械和产品的需求。在航空航天与国防行业,国外供应商同样具有显著的影响力。以波音和空客为代表的国际知名企业,在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以2020年为例,全球民机制造商交付量中,空客公司以551架的交付成绩领先,市场占有率高达66.8%;而波音公司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仍以154架的交付量和18.7%的市场占有率保持了其竞争力。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以中国制定的进口非关税措施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理论阐释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围绕国外供应商势力对中国进口非关税措施决策的影响进行探讨和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第一,搜集整理并构建中国进口非关税措施数据库;第二,掌握测度国外供应商势力最新的的权威方法,量化国外供应商势力这一核心解释变量;第三,利用客观数据探讨中国制定的进口非关税措施与国外供应商势力的发展态势和规律;第四,构建系统全面的实证模型检验国外供应商势力对中国进口非关税措施的影响;第五,研究国外供应商势力对中国进口非关税措施影响的机制渠。具体内容可分为七个章节,分别为:
第1章,绪论。本章介绍了本文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论文的整体结构安排以及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文献综述。本章具体包含四部分内容:一是关于贸易政策制定的理论研究;二是关于贸易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研究包括政治、经济两个层面的影响因素;三是国外供应商势力对贸易政策制定的影响研究;四是文献述评,对文献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与评述,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撑,对形成本文的研究思路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3章,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说。本章回答了国外供应商势力通过何种机制对中国进口非关税措施产生影响,国外供应商势力会通过“进口渗透效应”和“质量提升效应”两条渠道影响中国进口非关税措施的决策。并基于本文的理论机制提出研究假说。
第4章,特征事实分析。本章根据UNCTAD(2019)分类对中国进口非关税措施的构成进行说明,并展示了本文1992-2019年222个国家的供应商势力的测度结果。
.........................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贸易政策制定的理论研究
2.1.1 关于发达国家贸易政策制定的理论研究
本文根据顾振华(2016)的分类方法,对贸易政策制定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研究进行了两大类的细致划分。
第一类研究,根植于理性经济学的深厚土壤,深入剖析了政策制定者、利益集团、外国贸易伙伴或竞争对手等核心参与者如何追求各自福利最大化的目标。根据Grossman & Helpman(1995)的进一步分类,此类研究又可分为以下几个子类别:政治支持理论,由Stigler(1971)和Peltzman(1976)的经济管制理论衍生而来,其核心观点是将关税税率视作政府在政策选择中的最优化问题,而利益集团则通过提供政治支持来影响贸易政策的制定;关税形成理论,由Findlay & Wellisz(1982)提出,该理论详细探讨了关税政策的形成机制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将关税视为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际竞争冲击的重要工具;直接民主理论,由Mayer(1984)所倡导,该理论着重强调了直接民主制度在提升公民政治参与度、增强民主性方面的关键作用;选举竞争理论,Magee等人(1989)的研究指出,利益集团通过政治捐献来影响政党选举,旨在提高所支持政党胜选的机会。
第二类研究则侧重于政策制定者对社会福利的考量,是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共同智慧的结晶。这些模型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成为内生贸易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便是保护代售理论。这一理论模型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去理解政策制定者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中,权衡各方利益,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保护待售理论是由Grossman和Helpman在1994年提出的。这一理论探讨了国际贸易中的政治经济学问题。根据这一理论,政府通过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来获得政治支持。具体来说,政府会向受保护行业提供保护以换取政治支持,这种保护被视为一种“待售”的资源,政府可以利用它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保护待售理论强调了政治因素在贸易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认为政府的贸易政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势力的影响。
...........................
2.2 关于贸易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研究
2.2.1 关于经济影响因素的研究
1. 关于微观经济影响因素的研究
产品的替代率对于其所在行业的贸易保护程度具有显著影响,这一因素在贸易政策的制定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Facchini等人(2006)通过深入研究拉美国家的相关数据,发现本国产品的进口替代率与贸易保护呈正向影响的关系。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贸易保护政策提供了重要的视角。Alexander(2019)则聚焦于加拿大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贸易保护政策,其研究结果显示,自1879年加拿大实施保护性关税政策以来,保护主义便成为了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这一时期的贸易政策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环境,也揭示了保护主义在加拿大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此外,企业异质性对于行业的保护水平同样具有重要影响。Bombardini(2008)在“保护待售”模型中纳入了企业异质性的因素,并发现那些企业规模分散程度较高的行业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保护水平。这一发现表明,在制定贸易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异和特性。值得一提的是,外商直接投资较多的部门往往也会受到过度的贸易保护。Grether和Olarrage(2001)的研究便以墨西哥制造业部门为例,深入探讨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关税保护水平的影响。他们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与关税保护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系,这也为我们理解国际贸易中的保护主义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综上所述,产品替代率、企业异质性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行业的贸易保护水平。
........................
第3章 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说 ........................... 15
3.1 国外供应商势力对中国进口非关税措施的理论分析 ................ 15
3.2 国外供应商势力对中国进口非关税措施的机制分析 ................ 15
第4章 特征事实分析 ........................... 17
4.1 中国进口非关税措施的构成和发展趋势分析 ................ 17
4.1.1 中国进口非关税措施的构成 ................. 17
4.1.2 中国进口非关税措施的发展趋势 ...................... 18
第5章 研究设计 ............................... 23
5.1 基准回归模型设计 ........................... 23
5.2 核心变量的测度 ................................. 23
第6章 实证结果分析
6.1 基准回归结果
为探究国外供应商势力对我国进口非关税措施产生的具体影响,本文利用OLS模型对变量进行了基准回归分析。表6-1详细展示了国外供应商势力对中国进口非关税措施影响的实证检验结果。其中,第(1)列、第(3)列和第(5)列分别展示了在模型中依次加入年份固定效应、国家固定效应以及HS-2位行业固定效应后的估计结果,系数反映了边际效应。
基准回归结果显示,国外供应商势力在1%的水平上对中国进口非关税措施的影响显著为正与假设1的预期相一致,表明国外供应商“依市定价”的能力越强,我国实施进口非关税措施的力度越大,说明我国政府单位在制定进口非关税措施时,国外供应商势力是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
第7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国外供应商势力对我国进口非关税措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策含义。从经济角度看,供应商势力直接影响我国的进口体系和贸易平衡。在政策方面,理解并应对这种影响是确保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自行构建的中国进口非关税措施数据库,采用价格汇率传递方法测算了本国产品面临的国外供应商势力,实证分析了1992-2019年间222个贸易伙伴国在HS-4位产品层面上的供应商势力对中国进口非关税措施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国外供应商势力越强中国实施进口非关税措施的程度越高,特别体现在贸易措施类政策上,且国外供应商势力与中国进口非关税措施影响之间呈现显著的“U”型关系;
第二,国外供应商势力对中国进口非关税措施的影响关系和影响强弱不随样本数据、估计方法和测度方式的改变而变化;
第三,国外供应商势力对中国进口非关税措施的影响存在国家层面、产品层面、双边关系层面上的异质性,体现为:在产品层面上,工业品的影响强于农产品、消费品的影响强于中间品和资本品、工业制成品的影响强于初级产品,值得关注的是当面对农产品、中间品和初级产品的强国外供应商势力,中国会适当降低进口非关税措施;在国家层面上,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强于发达国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强于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双边贸易关系层面上,对贸易依赖度和贸易体量较大的国家的影响强于贸易依赖度和贸易体量较小的国家;在双边双边政治关系上,双边政治关系在25%、50%和75%分位点上的不同贸易国家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