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棉业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策略探讨
本文是一篇MBA论文范文,本文基于棉纺制造业的当前困境,结合A棉业公司的现实压力,选择技术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技术创新理论,分析了技术创新的构成要素,通过对A棉业公司的深入调研,专家访谈,确定了适合A棉业公司的技术创新构成要素,构建了A棉业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我国棉纺产业是纺织工业中最大的基础性行业,有完整的产业链,总体营收规模在万亿/年左右,在我国整个纺织工业营收中占比接近20%;2023年棉纺织出口额达到800亿美元,占纺织品及成衣出口总额的30%左右。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棉纺织行业经过高速发展,拥有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全产业链,纺织品产量规模以及纺织品贸易额逐年增加,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出口物资。 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甚嚣尘上,国际形势趋于复杂,在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问题以及“涉疆法案”的实施下,国内的棉纺企业在高端棉纺设备进口、高端棉纺工艺引进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国内的棉纺企业短期内面对“逆全球化”,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加之国内经济疲软,消费水平得不到大的提升,消费需求进一步缩减,劳动力成本的增长,地方政府环保方面的限制,使棉纺企业面临的压力骤增。
棉纺企业的产业环境同样不容乐观,一方面,由于棉价上涨,厂家和终端消费者从成本角度考虑,更多地选择化学纤维制品,造成纺织产品在原材料结构上受到冲击,化学纤维以其低价、耐磨、抗皱等优点强势进入织品市场,快速替代了大部分棉纤维市场,2010年全球棉纤维占纺织纤维的加工比重为30%,到2015年该比重已跌至15.90%,足以可见,化纤在纤维市场已占据绝对优势,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棉纺产品表现欠佳,2023年规模以上纺织业、化纤制造业增速分别为-0.6%、9.6%,棉纺企业面对的压力将越来越大,要想夺回市场份额,必须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重视技术创新。另一方面,纺织行业缺乏强有力的研发与创新平台,国内纺织企业体量巨大,大部分以作坊式存在,依赖仿制时尚潮流单品或代加工,跟风明显,没有形成竞争力,尽管有些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精细的加工工艺和高品质产品,但由于技术创新意识不足,创新人才和应用平台的缺乏,造成资金投入和自身创新能力不匹配,导致棉纺行业在技术革新上进展缓慢。
.......................
第二节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现状
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一方面可以辅助管理者根据评价结果发现公司内部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提供指导和借鉴; 另一方面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方略修订的关键支撑信息,同时让监管层更加全面和深层次的了解企业创新的相关信息。目前开展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很多,对相关主要研究综述如下: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技术创新评价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初,技术创新理论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Schumpeter(2011)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他把技术创新置于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之后又把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周期联系起来,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经历“繁荣-衰退-萧条-复苏”过程的决定因素。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该理论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随着技术革命的到来,全球经济进入快车道,世界上不少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以及一些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都陆续开展了对技术创新的研究,成立了许多促进技术创新的组织,形成了很多不同的技术创新评价理论。
Schwartz(2016)从垄断角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提出了“市场结构论”,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应从市场竞争程度、企业规模、垄断力量等三个因素进行评价。市场竞争程度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不可或缺的要素。企业规模大、垄断程度高,就有更强的市场控制力,在短时间内难以被人复制模仿,从而获得较高的收益。由此,作者认为,企业最强的技术创新市场格局应当是处于“适度竞争”和“完全竞争”的中间状态。
...................................
第二章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理论
第一节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概念和内涵
一、技术创新能力概念
Burgelman(2018)从战略管理的视角出发,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定义,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特质,能够有力支撑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这种能力包括企业可用来推动创新的各类资源及其优化配置,还包括对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深刻理解,对竞争对手的了解以及公司组织转型,同时也体现在企业战略管理能力的全方位提升上。赛文穆勒(1992)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集企业产品开发、生产工艺改进、人才储备、组织管理等多种能力的综合。综上所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含了企业将某种科学概念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并提供给终端客户的技术能力,包括产品或服务由“产生—被市场接受—期间管理—价值实现”的各个环节。
二、技术创新能力内涵
技术创新能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并被广泛研究,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解读,因此技术创新能力对应不同的定义。巴顿(1992)从技术人才、技术制度、管理能力和企业价值观四个方面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拉里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由企业“信息获取—适应—组织能力”等整体能力组成。Burgelman(1996)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由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对竞争对手的了解能力、公司组织结构转变能力、战略开拓能力的组合。傅家骥(1998)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划分为:资源创新能力、创新管理能力、企业创新倾向、创新技能以及制造能力等。魏江(1995a, 1995b, 1996)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由创新资金投入、创新决策、市场营销、生产和组织等五方面构成。关士续(1991)提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企业决策能力、生产和市场营销能力和创新组织能力。伍春来(2013)等从创新生态角度,以企业为主体构建的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借助产-教-学-研同盟形式进行产业技术创新正成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来源。胡恩华(2001)提出,技术创新是多环节串联在一起的过程,并由此提出技术创新能力六个衡量评价维度,包括:管理、研发、投入、制造、实现和销售六项能力。汤静(2011)将技术创新能力分为创新投入、组织学习、资源管理以及创新产出能力,分别对应知识获取、吸收和学习、资源配置、市场实现四个过程。
...................
第二节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特征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使企业自身产品或服务保持持续市场竞争力所具备的一种能力,包括创造新技术或对现有技术进行优化,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对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探求A棉业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本文围绕A棉业公司的生产经营特点,对技术创新能力的特征加以整理,具体有以下特征:
一、累积性和渐进性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循序渐进,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A棉业公司在近20年的生产实践中,通过技术学习、技术模仿、技术改进、工艺提升、新产品设计、新材料研发等不断累积,最终形成企业现有技术积淀,渐进性表现为对现有产品、工艺或技术进行的优化改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创新进度。
二、综合性和整体性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由多种创新要素深层次结合而成的一个综合体系,这些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共同决定公司技术创新能力水平,在评价A棉业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中,某些方面的短板会影响到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在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需要整体评估、整体布局,构建适合A棉业公司持续发展、持续创新的完整创新体系。
MBA论文范文怎么写
....................
第三章 A棉业公司概况与技术创新现状 ··············· 16
第一节 A棉业公司概况 ······························· 16
一、A棉业公司发展历程 ··························· 16
二、A棉业公司运营情况 ··························· 18
第四章 A棉业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 26
第一节 评价指标选取 ··························· 26
一、指标选取原则 ·························· 26
二、指标选取分析 ···························· 26
第五章 A棉业公司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 44
第一节 加大创新投入 ····························· 44
一、优化员工结构 ····························· 44
二、提高创新经费的使用效率 ·················· 44
第五章 A棉业公司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第一节 加大创新投入
一、优化员工结构
A棉业公司应优化员工结构,提高科研技术人员占比,目前A棉业公司研发技术人员占员工比为7.22%,因为公司规模不大,总员工数和研发技术人员数量并不是很多,研发技术人员数量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A棉业公司的创新效率,公司应从以下两方面做好措施:
(1)加强科研技术人员外部引进工作。根据第四章对人才数量与质量的定义,结合企业技术创新与战略发展的需求,制定符合公司发展的人才引进政策,在引进专业上尽可能选取技能权重占比较大的员工,包括材料专业、纺织专业、工程设备、智能制造等专业的高技术人才,充实员工队伍。
(2)加强公司内部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计划,内部基层员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公司的各个生产环节非常熟悉,但是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理论基础相当欠缺,导致技术管理能力较弱,公司针对这一情况,可以设立人才提升专项资金计划,比如为每年考取MBA的基层管理员工支付培训学费,为他们保留工作岗位,对顺利完成学历提升计划、取得相应学位的员工匹配相应的技术岗位,从内部优化员工知识水平结构,丰富基层管理者的理论水平,使其对公司的创新资源整合、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认知得到提升,从而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氛围。
MBA论文范文参考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本文基于棉纺制造业的当前困境,结合A棉业公司的现实压力,选择技术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技术创新理论,分析了技术创新的构成要素,通过对A棉业公司的深入调研,专家访谈,确定了适合A棉业公司的技术创新构成要素,构建了A棉业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影响要素的权重,进而得到各指标对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准则层和方案层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本文结论如下:
一、A棉业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文献归纳法和对A棉业公司专家的访谈调研,对相关技术创新能力评价要素的构成进行总结和筛选,构建了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协同创新能力、知识产权能力和创新驱动能力等4个一级指标和对应的11个二级指标。 通过走访调研A棉业公司专家,这些专家主要包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企业研发部人员和校企合作专家等,向该领域的15名专家发放问卷,由专家对该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表进行量化值打分,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为后续的实证分析打下基础。
二、A棉业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实证分析
通过A棉业公司40位专家对二级指标进行打分赋值。最终得出A棉业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分为65.30分,评价结果为“一般”,说明A棉业公司技术创新能力水平距离“优秀”还有很大差距。一级指标具体得分顺序为:知识产权能力(57.02)<创新驱动能力(64.28)<创新投入能力(67.53)<协同创新能力(71.27)。进而明确A棉业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部分,为后续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提供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