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课程论文 > 会计学 > 正文

我国上市公司综合收益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

时间:2015-11-20 来源:www.51mbalunwen.com作者:lgg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国际间资本流通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新型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日益广泛,利得和损失项目也越来越多。但这些本该列示在利润表中的项目却一直包含在资产负债表内,使得传统财务报表体系的勾稽关系不清、会计信息存在交叉遗漏,削弱了财务报告的利用价值。对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以下简称 IASB)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以下简称FASB)等权威性的会计职业团体纷纷开始研究应对之策,形成了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综合收益理念,并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应的会计准则[1]。在我国,综合收益理念仍处在应用的初级阶段。虽然我国当前施行的会计准则中已经明确引入了利得和损失子要素,实现了会计收益观念向综合收益的又一次迈进[2],但直到 2009 年 6 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3 号》中才正式引入“综合收益”的概念。该解释要求各上市公司在其利润表中明确列示“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两个项目,同时在附注中对其他综合收益的各组成项目及其所得税影响等信息做详细的披露[3]。综合收益是适应新时期国际、国内经济发展需要的产物。它将净利润指标中不予反映的未实现收益部分也包括在内,有助于还原企业的经营全貌;它除了总结过去经营成果外,还提供相关性更强的公允价值信息,使得收益指标更加有用;它是会计收益向真实收益的又一次迈进,有助于遏制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综合收益在理论上的完备性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理念在实务中是否可行呢?这个问题要依靠实证研究来解答。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外对综合收益的研究起步较早。各国会计学者分别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角度,对综合收益这一新兴理念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到目前为止,关于综合收益是否比净利润更具利用价值的问题并未形成统一的结论。1980 年,FASB 颁布第 3 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对“综合收益”的内涵做出明确界定:综合收益是指某一期间除了业主投资和业主派得款之外,主体与非业主方面发生交易或其他情况等引起的权益(或净资产)的所有变动[4]。美国的Johnson等人(1995)[5]认为在利润表中列示综合收益信息可以提高报表的信息透明度,使得有关各方能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效率及效果。而在各种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发展、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日益广泛的大背景下,综合收益观显然更具适应性和实用性。美国的Hirst和Hopkins(1998)[6]调查发现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的公司,其股票价格会受到会计收益列报方式的影响。如果综合收益信息列示在公司的利润表中,那么证券分析师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对公司的真实业绩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进而调整对该公司的股票估价;如果综合收益信息包含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某些项目中,将会削弱其在推动公司股价合理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英国的O’Hanlon和Pope(1999)[7]将1972-1992年这一时期内英国的上市公司选定为研究样本,构建报酬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其他综合收益并没有提供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只有包含在通常的利润指标之内的信息有助于投资者进行经济决策,对公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做出评判。美国的Dhaliwal等人(1999)[8]选用1994-1995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建立报酬模型和价格模型开展实证检验。此次研究发现:运用综合收益信息来解释公司股价或股票收益率的变动的做法可行有效,但与净利润的解释能力相比仍然有差距;其他综合收益组成项目中只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列示使得会计收益和公司股价或股票收益率更相关。
………


第 2 章 综合收益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理论概述


2.1 经济收益
收益用于反映特定主体的经营业绩,其概念最早是由经济学家明确的。1776年,英国的 Smith 出版了著作《国富论》。他在书中提出,收益就是总收入扣除维持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的费用后的剩余,代表可供居民随意使用的那部分数额,也即在不侵蚀资本基础上计算得到的财富的增加值[30]。1946 年,英国的 Hicks 提出人们核算收益的直接目的是要确定个人的最大消费能力。因此,他将收益界定为“在确保期末和期初同样富有的基础上,主体在特定时期能够用于消费的最大数额”[31]。这一概念得到了西方经济学界的普遍支持,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会计收益概念的形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经济收益的概念也日益完善、科学。通常认为,企业作为一种广义上的个体,其经济收益应当代表“在保证期末和期初拥有等量资本的基础上,企业在某特定的成本核算期内可以用于分配的最大金额”[32]。就计算方式来看,经济收益是在资产计价之后、将某一会计期间期末与期初净资产现值相减得到的。在经济收益理论的指导下,企业要想真正实现盈利,不能仅以经营活动成本的弥补为目标,还必须把资本成本也考虑进来,这样得到的收益更加接近企业的真实收益水平,容易被收益核算人员和管理人员理解和接受;经济收益既包括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业绩,也将因非交易事项而产生的利得和损失因素包括在内,体现了系统性和全面性;经济收益以现值或者预测值为计算基础,具有更强的相关性和利用价值。
………..


2.2 会计收益
会计收益具有易于计算、验证的优点。纵观会计发展历史,会计收益内涵的变化大致经历了对经济收益的接近、背离和再接近这样三个阶段,先后形成了传统会计收益和综合收益两大理论成果。1982 年,IASB 发布的第 18 号国际会计准则中明确提到,收益是指在某一会计期间由于投资者出资以外的事项引起资产增加、负债减少所导致的权益的增加,具体可以分为收入和利得两部分,它们分别核算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和非经营性活动中取得的收益[33]。1985 年,FASB 发布的第 6 号概念公告中明确提出收入是某一个体在其持续的、核心的业务中,通过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进行其他活动而获得的[34]。此概念公告中利得的定义与 IASB 类似,也是指除收入及投资者出资以外的非正常或偶然事项产生的权益增加额。收入和利得也是我国会计准则中的重要项目。其中,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35]。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36]。传统会计收益因其可靠、可验证特点得到了各界广泛认可。但在金融活动形式不断创新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涉及到的会计事项越来越复杂。传统会计收益未能将企业所有的盈利信息都纳入核算和处理过程,这给利益相关方的经济决策造成了很多不便。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界不断寻找妥善的解决办法,综合收益理念应运而生。
………..


第 3 章 我国综合收益理念的应用分析........ 21
3.1 我国引入综合收益理念的意义 ....... 21
3.2 我国综合收益理念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 22
第 4 章 研究设计.... 25
4.1 假设提出 ........... 25
4.2 模型设计 ........... 27
4.3 变量说明 ........... 29
4.4 小结 ........... 31
第 5 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32
5.1 样本选择 ........... 32
5.2 描述性统计 ....... 32
5.3 多元回归分析 ........... 34
5.4 扩展性研究 ....... 39
5.5 研究结论 ........... 41
5.6 小结 ........... 41


第 5 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1 样本选择
由于相关准则至今仍在修改完善中,本文选取了 2011-2013 年沪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为评价综合收益理念的阶段性应用效果提供信息反馈。本文所使用的样本数据取自 Wind 资讯金融数据库,根据研究目的进行如下样本剔除工作:第一,由于 B 股和境外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较难获取,本文将沪市 A 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第二,由于金融行业的经营业务显著异于其他行业,将来自该类企业的样本数据剔除;第三,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综合收益信息,因此剔除“其他综合收益”为零、相关信息未予列示或显著异常的上市公司样本;第四,由于审计意见为非标准无保留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有失公允,将此类样本剔除;第五,剔除 ST、*ST 等非正常交易状态的公司样本以避免异常数据的干扰。根据以上筛选原则,本文最终选定:价格模型中总计 1345 个样本,其中 2011年度 427 个,2012 年度 457 个,2013 年度 461 个。报酬模型中总计 1317 个样本,其中 2011 年度 412 个,2012 年度 445 个,2013 年度 460 个。研究使用了 Excel 2010进行基础数据处理并获取描述性统计结果,多元回归分析工作使用 Eviews 6.0 统计分析软件完成。

……….


结论


本文结合研究目的,利用价格模型和报酬模型,对来自 2011-2013 年沪市 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净利润和综合收益信息都具有价值相关性。但相比之下,净利润的价值相关性更强。具体表现为,模型 3.1、3.2、3.3 和 3.4 的 F 统计量显著,其中每股收益(NIPS)、以净利润为基准的投资报酬率(RNI)、每股综合收益(CIPS)和以综合收益总额为基准的投资报酬率(RCI)的回归系数均显著异于零(1%的置信水平),但模型 3.2 和模型 3.4 的修正 R2值分别低于模型 3.1 和模型 3.3 的修正R2值。分年度的检验结果也显示综合收益总额的价值相关性水平低于净利润。
(2)明确地将“其他综合收益”作为利润表项目的举措并未达到使会计收益与公司股价的相关关系更为显著的效果。表现为模型 3.5 中每股其他综合收益(OCIPS)指标、模型 3.6 中以其他综合收益为基准的投资报酬率(ROCI)指标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1%的置信水平)。
综合收益在我国尚属于新兴概念,有关其列报和披露的会计准则也一直在修订完善中,目前还未形成切合实际、科学准确的综合收益会计处理规范,使得上市公司在年报中列示综合收益时存在很大困惑,不列示、少列示、错误列示综合收益信息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投资者等财务报表使用者对综合收益信息缺乏信赖感和关注度。加之不同的投资者主体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不同,对于综合收益理念的理解和运用程度有差异,这些因素都限制了综合收益信息应用价值的有效发挥,也决定了综合收益目前还难以撼动净利润长久形成的主导地位。
............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