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战略管理 > 正文

L药业公司竞争战略思考

时间:2025-10-05 来源:www.51mbalunwen.com作者:

本文是一篇战略管理论文,本研究以我国医药行业政策环境深刻变革为背景,以中小型仿制药企业L药业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EFE/IFE矩阵、SWOT分析以及QSPM矩阵等一系列战略分析工具。
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保障民众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过去,我国医药市场长期存在药品价格虚高、流通环节冗长、营销费用不合规、仿制药质量参差不齐等突出问题,这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用药负担,也给国家医保基金带来了巨大的支付压力。为解决这些沉疴积弊,近年来,国务院及国家药监局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策与新法规,包括两票制、药品零加成、医保控费、医保目录动态调整、三医联动、药品集中采购以及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持续加强了国家对医药行业的调控力度,重塑了中国医药行业的市场准入、定价机制、流通渠道与竞争格局,促使医药企业从以营销为导向向以技术、质量和效率为核心的精细化发展模式转变,推动行业向更加规范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在这一轮行业变革中,仿制药领域的变革尤为显著。一方面,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推行,大量质量与疗效不达标的产品被市场清退,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打破了“原研药优于仿制药”的刻板印象,获得了与原研药相同的市场认可,提升了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质量管控能力;另一方面,随着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常态化与制度化,集采已成为中国医药市场的重要定价与准入机制。通过国家或区域联盟作为买方,以“以量换价”的原则,直接与药企进行价格谈判,打破了原有由企业主导的药品定价体系,使中标药品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直接压缩了药品的利润空间。这一机制虽然为仿制药迅速抢占原研药市场份额创造了巨大机遇,但也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竞争模式,迫使企业从传统的“拼渠道、拼销售”模式转向“拼价格、拼效率”模式,对企业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提出更高的要求。

战略管理论文怎么写
战略管理论文怎么写

.......................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企业战略相关研究
我国战略思想的产生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孙子兵法》,是指军事家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现在,“战略”一词被引用到经济管理领域,“战略管理”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安索夫在20世纪60年代在其著作《公司战略》中提出,主张企业要以组织架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作为基础,做出理性的战略决策,企业战略管理应当是面向未来动态地、连续地从决策到目标实现地过程[1]。1971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安德鲁斯教授在其著作《公司战略概念》中首次提出了SWOT分析法,该方法旨在全面、系统且精确地研究企业所处的情境。具体而言,SWOT分析法主张将企业内部所具备的优势(Strengths)与劣势(Weaknesses),同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面临的威胁(Threats)展开详细分析。企业通过对内外部竞争环境的综合分析,能够为企业量身定制出契合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助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好地发展[2]。
在20世纪80年代,沃纳菲尔特提出了“企业的资源基础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资源基础论的诞生。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企业具备着独有的资源,这些资源涵盖了有形资源以及无形资源,通过对这些不同类型资源合理且有效的整合,企业能够形成独特的能力。这些资源在企业之间存在着不可流动性,同时也很难被其他企业所复制。恰恰是这些具有独特性的资源和能力,成为企业获取持久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基于上述理论内容,资源基础论把企业看作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在企业战略研究时需要关注不同企业资源所具备的特性,以及资源在战略要素市场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这一理论视角来看,企业之间由于拥有的资源存在差异,进而决定了它们在竞争优势和企业特质方面的不同[3]。但是,资源基础理论存在着一定缺陷,仅以资源和能力解释企业内部结构和战略管理方向,缺少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产生的企业战略不能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由此可知,企业战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Hoskisson教授研究认为,市场环境对企业战略影响巨大,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关注外部环境,并结合企业内部结构,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战略模式,将战略与环境相互融合[4]。
.............................
第2章理论基础与分析工具
2.1理论基础
2.1.1资源基础观理论
资源基础观理论(Resource-Based View,简称RBV)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由沃纳菲尔特提出,该理论认为企业是由一系列资源构成的集合体,既包括有形资源,如厂房、设备、资金等,也包括无形资源,如品牌、技术、组织文化等,这些资源在企业间具有不可流动性和难以复制性,能够转化为企业的独特能力,从而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资源基础理论强调,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是特殊的异质资源,不同企业的资源组合各不相同,竞争对手难以复制或模仿,这种性质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差异。另外,企业的经营决策本质上是为资源分配特定用途,而这些决策一旦实施便不可逆转,从而形成企业的资源储备。资源储备不仅影响企业的当前运营,还会限制和塑造企业未来的战略选择。因此,资源基础理论认为资源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为其带来价值的各种要素的集合,而企业则是各类资源有机整合而成的集合体,通过聚焦于资源的特性及资源所处的战略要素市场,分析资源的独特性和稀缺性,可以解释企业如何获得并维持竞争优势,以及企业间为何存在差异[3]。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唯有当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满足VRIN框架的要求时,才能够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VRIN框架涵盖了四个关键要素,一是价值(Valuable),即资源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对企业在市场中获取竞争优势具有积极作用;二是稀缺性(Rare),意味着该资源在市场中数量有限,并非所有企业都能轻易拥有;三是无法模仿性(Imperfectly Imitable),表明其他企业难以复制或模仿这一资源,其独特性使得企业能够保持竞争优势;四是难以替代性(Non-Substitutable),也就是说不存在可以轻易替代该资源的其他事物,进一步巩固了企业的竞争地位。
.............................
2.2分析工具
2.2.1PEST分析
该工具主要围绕政治法律(Policy)、经济(Economic)、社会文化(Society)和技术(Technology)等四个角度系统对影响企业经营的外部宏观环境进行分析,有助于L药业公司认清所处的行业竞争环境,识别当前面临的机会因素与威胁因素,找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外部因素,为后续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提供依据。
2.2.2波特五力模型
1980年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在他的著作《竞争战略》中提出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其认为行业竞争力是由五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分别是潜在进入者威胁、替代品的威胁、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和买方的议价能力。这五种作用力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并处于一种长期变动状态,因此要分析一个产业的竞争强度和获利潜力,需要对这五种作用力进行分析研究。
2.2.3SWOT分析理论
SWOT是战略制定的重要分析工具,主要包括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 Matrix)等四个方面。基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将内部要素与外部环境进行匹配与系统分析,将四方面按照矩阵形式排列,得到不同类型的战略组合,通过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指导企业制定正确策略。
2.2.4IFE矩阵
IFE矩阵(Internal Factor Evaluation Matrix),即内部因素评价矩阵,是一种战略管理工具,用于评估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对这些因素进行评分和加权,将所有加权分数相加得到总分,量化这些因素对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影响,总分越高,说明组织的内部环境越好。通过IFE矩阵的分析,企业可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战略计划。
...........................
第3章L药业公司外部环境分析............................18
3.1宏观环境分析..................................18
3.1.1政治环境分析.........................................18
3.1.2经济环境分析....................................20
第4章L药业公司内部环境分析.........................32
4.1公司概况.................................32
4.2资源分析.......................................34
第5章L药业公司竞争战略选择....................42
5.1 SWOT分析..................................42
5.2竞争战略可行性分析...............................44
第6章L药业公司竞争战略实施与保障措施
6.1 L药业公司竞争战略实施措施
在国家药品集采模式下,仿制药利润降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L药业公司作为较为代表性的一家中小型仿制药生产企业,在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时,可从全产业链整体视角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研发立项、原料及制剂生产、销售市场预测、采购仓储、组织管理等链条的协同运作实现系统性成本节降。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实施。
6.1.1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产品集群
(1)基于现有平台技术,避免盲目研发立项。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缓控释平台、经皮及黏膜递药制剂技术平台,从具有市场价值且政策合规的品种中进行筛选,提高平台技术的重复利用率,缩短研发周期,例如凝胶骨架材料配方、膜控制剂包衣控制参数、难溶型药物的检测提取方法等,通过已完成品种的历史数据对新项目的资源投入进行预测,提前降低研发风险、节省成本。另外,具有经验的同一研发团队人员可以同时承接2-3个同类型产品研发,实现技术资源重复利用,提高产品研发效率与成功率。
(2)增加缓控释、膜剂品种数量,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目前公司在产缓控释品种8个,其中有3个进入集采,年生产量10亿片,现有专用缓控释生产线7条(控释片4条)可满足一年19亿单位的生产任务,生产量未达到饱和。膜剂品种目前仅2个,处于研究阶段暂未获得批准,预计未来2个品种的销售量满足不了膜剂生产线的产能需求。因此,需要增加缓控释品种特别是控释品种和膜剂的品种数量,充分利用现有生产线,填满现有的产能。增加品种数量除了研发立项外,短期内可以与其他药企进行合作,根据国家局发布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药品批准文号持有人可以与生产许可分离,允许持有人自行生产药品或委托其他企业生产药品,因此,L药业公司可以充分调研寻找持有相关品种的药品批准文号持有人,采用合作模式改善L药业公司部分产线产能过剩的情况。

战略管理论文参考
战略管理论文参考

..................
第7章结论与展望
7.1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我国医药行业政策环境深刻变革为背景,以中小型仿制药企业L药业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EFE/IFE矩阵、SWOT分析以及QSPM矩阵等一系列战略分析工具,深入分析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竞争格局以及内部资源与能力,最终为其在现阶段的发展选择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竞争战略,并规划了具体的实施路径与保障体系,有助于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采用PEST模型,从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科学技术环境这四个维度,对L药业公司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展开剖析。同时,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对该公司所处的行业竞争环境进行研究,得出当今社会,伴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慢性病患者数量的增多,市场对药品的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这为药品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随着原研专利保护期大限将至,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仿制药企业发展等外部机会;但是随着医保、一致性评价、集采等一系列政策的发布实施,仿制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全球经济下滑、利润空间压缩、专利侵权、行业规范不断变化、供应链不稳定等威胁。
第二,对L药业公司的内部环境进行分析,具体从有形资源、无形资源以及研发技术能力、生产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营销能力等方面进行,得出公司在技术人员、设备设施配备、原料制剂一体化、品种范围、晋升渠道等方面存在一定优势。但是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内部问题或不足之处,如原料药销售受限、项目储备不足、品牌影响力不足等,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及生产运营的稳健性构成了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