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国际贸易 > 正文

自由贸易协定深度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时间:2022-10-06 来源:51mbalunwen.com作者:vicky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通过对中国截至2015年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的深度进行测算,发现中国与南美国家间的贸易协定覆盖力深度指数数值较高;在考虑法律约束力后,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议题深度更高,可执行性更强。在中国签订的所有贸易协定中,第一代贸易政策的执行力高于第二代贸易政策,核心议题的覆盖力和执行力都比较强,是影响自由贸易协定深度的关键。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不断细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各国纷纷在WTO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双边或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来加强本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经贸联系。世界贸易组织(2011)指出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贸易协定签订的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涵盖的贸易领域也越来越多。截至2022年3月19日,向WTO通报且已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达354个,相比于1990年的21个,数量增长了15倍多①。此外,贸易协定所涵盖的内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往的贸易协定大都仅涉及关税的降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而新的贸易协定则在相关关税措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服务、投资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贸易规则,贸易协定条款的深度不断提升。
党的十七大会议上首次提出自由贸易区战略,自此战略提出以来,它一直是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2年3月19日,中国已签署的贸易协定有19个,共涉及到26个国家和地区②。中国在不断地向前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过程中,所缔结的贸易协定的条款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深化。例如,RCEP成功签署,并且协定条款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自然人临时移动以及金融电信服务等相关规定均纳入其中;中韩、中澳自贸协定中涵盖条款十分丰富,知识产权、电子商务和透明度等方面的条款都囊括在其中;2015年11月,中国和东盟通过了升级谈判,条款中增加了有关投资便利化的相关规定,同时对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开放也做出说明。与此同时,中国还正在积极地与韩国、秘鲁等国展开升级谈判,不断提升自贸协定的深度,增进与贸易伙伴国的交流与合作。 
1.2 文献综述
鉴于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本文密切相关的文献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一是与自由贸易协定深度相关的研究;二是与出口商品结构有关的文献;三是自由贸易协定对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的文献。因此,在这一部分中,本文将主要对上述三类文献进行简要梳理。
.2.1 自由贸易协定深度相关文献
首先关于自由贸易协定深度的概念及分类。自由贸易协定深度这一概念是由Lawence(1996)最先提出的,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贸易协定是以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提高贸易便利化等议题作为核心,20世纪90年代之后,贸易协定逐渐将一些世贸组织框架下不曾涉及的政策领域,比如竞争、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劳工保护等囊括进来,贸易协定的深度正逐渐提升。自此学者们开始广泛关注自由贸易协定的深度和质量。Horn et al.(2010)将自由贸易协定中所涉及到的条款进行了创新性的划分,他们根据条款是否包含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将条款分为WTO+和WTO-X两类。其中,WTO+共包括14项,它是指世贸组织目前所囊括的条款范围;而WTO-X则是现行条款中不在世贸组织范围内的一些条款,一共有38项。之后部分学者在此分类的基础上对自由贸易协定的条款异质性进行了拓展性分析,如Tristan et al.(2016)按照条款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类,分出WTO+条款13个,WTO-X条款4个,还有IQ质量条款9个。
其次关于自由贸易协定深度测度方法方面。自由贸易协定之前被认为是同质的,所以通常将贸易协定作为一个虚拟变量引入计量模型分析其所带来的贸易效应(Scott et al.,2006;David et al.,2015;杨重玉和高岚,2018;赵金龙等,2019),然而这忽视了协定条款的异质性对贸易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所得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因此部分学者在对自由贸易协定条款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对自由贸易协定深度进行测度和量化。如Horn et al.(2010)通过协定覆盖条款的数量以及法律可执行性衡量了贸易协定的深度。他们在自由贸易协定中确定了52个政策领域,根据政策是否在世贸组织框架内分为两类,分别计算每个协定所拥有的WTO+以及WTO-X条款数量。并进一步分析条款的法律约束力,若条款的规定语言十分明确,并且表明会依照协定的规定来解决相关贸易争端,则表明此条款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条款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语言规定且不适用于解决争端,那么就认定条款并不具有法律可执行性。Andreas et al.(2014)进一步创新了计算协定深度的方式方法,他们整理了一千份左右的协定,针对协定是否包含某一条款,以及协定内容是否完整进行了打分,然后将所有得分加总来表示协定的深度水平和质量,但是其研究并没有考虑到条款的法律可执行性。
第2章 中国自由贸易协定和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分析
2.1 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现状
2.1.1 贸易协定及其分类
贸易协定是指双边或者多边国家(地区),为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壁垒,深化彼此间的合作,谋求更大的利益而自愿签署的国际条约和规范。它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全球化浪潮在局部区域内的施行。
根据贸易协定的自由化程度,可以对贸易协定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六大类,具体的划分如下。优惠贸易安排的自由化程度最低,它通常是缔约国相互之间给予关税优惠,对于非缔约国并没有相关政策倾斜,仍然实行本来的关税。自由贸易协定的自由化程度进一步深化,它规定各缔约国之间要彻底消除商品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但各缔约国之间仍未形成统一的对外关税。关税同盟的自由化程度比自由贸易协定更高,它规定只要建立了关税同盟,就要对同盟以外国家的商品征收一致的关税,不能有所差别。共同市场则进一步规定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可以在缔约国之间自由流通。欧盟是经济联盟的典型代表,它不仅要求各成员国保持统一的外部关税及内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还规定各缔约国实行并遵守统一的相关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是在经济联盟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他们的伙伴国在经济方面形成统一的经济体,并且这一经济体内部的超主权国家机构决定各缔约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管理。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根据世贸组织官网统计,目前贸易协定的形式主要包括部分范围协定、自由贸易协定、经济一体化协定以及关税同盟四类。截止2022年3月19日,向世贸组织官网通报的贸易协定共577个,其中,自由贸易协定共325个,占总贸易协定的比重达61.6%,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贸易协定形式①。
2.2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
2.2.1 商品结构分类标准
出口商品结构的分类主要采用的是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法,它是1951年颁布的,对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分类方法。它主要包括十个大类,在此大类的分类基础上出口商品结构又可进一步进行宏观结构、要素结构和技术结构分类。宏观结构是根据产品的加工程度进行分类;要素结构是根据产品中的要素密集度进行分类;技术结构是根据产品中的技术含量进行分类。这三种分类方法各有优缺点,宏观结构分类是最早提出的商品结构分类标准,也是其他分类标准的基础,但用于学术研究略为简单粗糙;要素结构分类以其数据易获取而被广泛使用,但存在着商品被重复分类的弊端,如SITC68-有色金属,在此分类标准中既属劳动密集型产品又属资本密集型产品;技术结构分类综合考虑了不同产品的要素投入、经济规模、技术活动等因素,且分类方式更加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目前使用范围比较广。接下来,本节在这三种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分别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进行细致的描述和分析。
2.2.2 中国出口商品的宏观结构
出口商品进行宏观结构分类,可以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法将十大类产品根据是否加工以及加工的程度划进一步分为两类:第一类主要包括原材料和加工程度比较轻的产品,又叫初级产品,主要包括国家贸易标准分类法下的0-4类产品;第二类主要包括加工工序更为复杂的产品,又叫工业制成品,主要包括国家贸易标准分类法下的5-9类产品。
第3章 自由贸易协定深度的测度 ..................... 23
3.1 自由贸易协定深度概念 .......................... 23
3.2 指标构造 ........................................ 23
第4章 协定深度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 34
4.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 34
4.1.1 贸易引力模型 ......................... 34
4.1.2 模型设定 .................................. 35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46
5.1 结论 ............................... 46
5.2 政策建议 ....................... 46
第4章 协定深度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4.1.1 贸易引力模型
贸易引力模型起源于英国著名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的经典力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在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都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正相关,而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负相关。即两个物体的质量越大,那么他们之间的引力也就越大,两个物体的距离越远,那么他们的引力越小。之后经济学家发现,国际贸易和万有引力定律的逻辑相似。两国的贸易流量,自然会受到两国各自的经济体量和两国之间地理距离的影响。
Tinberger和Poyhonen最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将引力模型用于国际贸易分析,他们主要分析贸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距离对贸易双方之间贸易流量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双方贸易规模的扩大,而地理距离越远越不利于贸易活动开展。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展开有关国际贸易的研究,进而发现影响贸易流量的因素除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距离之外,还有很多,比如汇率、通货膨胀率、人口、受教育程度、历史渊源以及气候等等均会对两国之间的贸易流量和贸易规模产生影响。所以学者们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不断加入相关的变量,来进一步研究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因此引力模型得到扩展,又被称为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本文就在此基础上,根据国际贸易领域内的相关研究,选取可能会影响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量,并重点分析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即异质性自由贸易协定深度可能给双边或多边出口商品结构带来的影响。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本文通过论证分析,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从中国自由贸易协定发展现状来看,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的探索始于21世纪初,随后发展迅速,签订的贸易协定数量不断增多,议题不断丰富。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整体呈现出立足周边国家向全球扩展、谈判过程循序渐进、涵盖议题丰富和合作网络密切的特征,中国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国家战略不断融合,向着快速、高效、高标准的方向发展。
第二,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来看,无论运用何种分类方式测度,均表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具体表现为:基于宏观商品结构分类发现,工业制成品是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主体,且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基于要素密集度分类发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据出口商品的主导地位,且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基于技术密集度分类发现,中高技术密集度产品占据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70%,且所占比重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第三,通过对中国截至2015年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的深度进行测算,发现中国与南美国家间的贸易协定覆盖力深度指数数值较高;在考虑法律约束力后,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议题深度更高,可执行性更强。在中国签订的所有贸易协定中,第一代贸易政策的执行力高于第二代贸易政策,核心议题的覆盖力和执行力都比较强,是影响自由贸易协定深度的关键。
第四,实证分析发现,自由贸易协定各项深度指标均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有着正向的促进效应,其中,第二代贸易政策所发挥的作用最大。接下来通过构造工具变量,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再次表明前边的回归结果是稳健可信的。
参考文献(略)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