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国际贸易 > 正文

中美生产性服务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及双边贸易潜力探讨——

时间:2022-06-05 来源:51mbalunwen.com作者:vicky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笔者认为中美双边生产性服务贸易同属于“贸易成长型”,发展潜力巨大。换个角度来理解,也就是说中美双边贸易并未得到有效释放,受到了外部条件的抑制,而抑制双边贸易的外部因素往往来自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贸易摩擦。因此,为减少贸易摩擦带来的损失,中美双方应积极谈判,推进中美自贸区的建设,深化交流,减少贸易摩擦,实现互利共赢。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美国服务贸易一直处于大额顺差状态,贸易总额位居全球第一,服务贸易利益伴随着贸易出口的持续增长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近年来,美国不断对中国发起贸易调查和不合理的制裁,理由之一是中国对美国巨额的贸易顺差。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从总量上看,中国对美货物贸易总额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但服务贸易却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服务贸易的巨额逆差抵消了货物贸易的优势。全球化变革使得世界各国的产业经济在数字贸易的推动下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服务贸易在贸易往来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它作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桥梁”,连接起了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近年来,服务贸易在现代服务业的带动下,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加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也影响了全球价值链的重塑。而作为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桥梁”,生产性服务业的地位更加凸显。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飞速,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具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生产性服务贸易对整体的服务贸易贡献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时,在出口的生产性服务贸易产品的结构上,中国在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和知识产权等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贸易额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较低,服务贸易的出口主要依赖于运输业等传统服务业。因此,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在整体规模和产业结构上都有所差距,对双边贸易的往来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
(二)文献综述
1.中美生产性服务贸易相关研究
关于中美双边贸易的研究,大量的文献集中于中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针对中美双边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研究还较少。首先,部分学者集中于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黄莉芳(2011)运用了 1992,1997,2002,2007 四个年份的中国投入产出数据对比了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关系。夏斐、肖宇(2020)基于劳动生产率的视角,通过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与 OECD 国家 2000-2014 年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程度,并重点比较的中美两国的相关指标,结果发现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程度与美国相比明显偏低,差距非常明显。曾丽华(2017)分别选取了中美 1978-2013 和 1960-2015 这两个时间段的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美两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模拟和分析,认为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要强于中国,而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短期效应要强于美国。刘莹(2018)对比了中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规模和要素投入,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程度,发现美国的“再工业化”是以提高产业链中附加值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美国因“再工业化”在国际产业链的高端地位加强了,而中国正在努力实现产业结构的创新和升级,但其转型的效果还未显现。梁婧(2017)对比了中美两国各行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利用程度,发现中国各行业尤其是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利用程度不足。
其次,另一部分学者在研究中比较了各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朱艳(2021)运用 2009-2018 这十年的数据,将中美两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现状进行了对比,并运用 MS、RCA、TC 等指标比较了两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结果显示美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均衡,整体竞争力较强,尤其是金融和知识产权使用费服务这两方面,而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仅在信息服务业和运输业上占据部分优势。王梦倩(2016)对中美两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从总体和行业这两个层面进行了比较,发现美国生产性服务贸易总体的竞争力较强,且在专利权使用费、金融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产业上占据绝对优势,而我国在建筑服务业等部分产业上占据优势。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生产性服务贸易
在学术理论界,对生产性服务业及以其为基础的生产性服务贸易都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国外学者 Markusen(1989)最早定义了生产性服务贸易概念,他认为生产者服务包含差异化和知识密集化,而贸易发生在以收益递增方式产生的差异化或专门化中间产品中,这种因规模收益递增而产生的中间投入被组合起来,形成最终产出的是生产性服务贸易。联合国统计数据分类标准将生产性服务业定义为运输服务、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专利权和特续费服务等 7 大类;WTO 将运输、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政府服务这六大类定义为生产性服务贸易;我国《十一五纲要》将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这五大类定义为生产性服务业。可以看出,虽然国际和国内对生产性服务的相关定义不尽相同,但是类别基本保持一致。因此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大多数学者在基本范围的界定下根据自己的研究做了一些定义的划分,如顾国达和周蕾(2010)认为生产性服务贸易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以跨境交付和境外消费,另一种是跨国公司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跨境生产性服务。按照国际管理和分类标准,一个部门的产品超半数用于生产时,就被定义为生产性服务部门。
由于本文的样本主要来自 WIOD 数据库,因此本文综合相关学者的研究,将 WIOD 与联合国分类标准进行对比,最终本文研究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包括运输业等 13 个细分行业,WIOD 行业代码及详细行业分类见表 2.1。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二)理论基础
本文研究涉及到众多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资源禀赋理论和重叠需求理论不仅奠定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而且是分析贸易影响因素的基础,而贸易引力模型也可以从这些理论中推导出来。增加值贸易是以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垂直专业化理论为基础的,这些理论基础为本文的研究做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1.比较优势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克服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缺陷,他提出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才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比较优势理论的存在让国际贸易的往来成为了可能。要素禀赋理论在比较优势理论上又进了一步,它将各国资源禀赋及要素投入的差异引入到贸易发生的条件当中,认为生产资源和资源禀赋的差异是贸易发生的原因。
李嘉图模型的两个核心含义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贸易模式取决于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H-O 理论(要素禀赋论)认为各国间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以及生产商品时利用这些要素的差异说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强调生产商品时需要资本和土地等不同的要素,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垄断竞争是指在市场中生产差别产品并能够决定自己产品价格的消费者之间的价格和非价格竞争。垄断竞争是指在市场中生产差别产品并能够决定自己产品价格的销售者之间进行着价格和非价格的竞争。
Deardorff(1995)从无摩擦和有摩擦贸易的 H-O 模型推导了引力模型,但是他认为不能将引力模型用于检验其他理论和模型,因为引力模型的形式具备很多其他模型的特征。Evenett 和 Keller(1988)认为引力模型可以从李嘉图模型、H-O模型、规模报酬递增模型推导出。若消费者具有完全相同偏好,那么推导引力模型的充分条件是完全专业化生产,也就是说一种产品只在一国生产。而上述三个模型在均衡时,专业化的原因不同:李嘉图模型是由于各国生产技术存在差异、H-O 模型是由于各国要素禀赋不同、规模报酬递增模型是由于各国企业报酬递增的规模不同。他们同时指出因为基于资源禀赋差异而专业化生产的产品较少,使得 H-O 理论在解释引力模型的成功时受到争议。
三、中美双边生产性服务贸易现状研究 ......................................... 15
(一)中美双边生产性服务贸易规模分析 .................................... 15
(二)中美双边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 16
四、中美生产性服务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 24
(一)生产性服务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归纳分析 ................................ 24
1.经济因素 .................. 24
2.非经济因素 ........................ 25
五、中美双边生产性服务贸易潜力的测算与分析 .................................. 39
(一)中美双边生产性服务贸易总量的潜力测算 .............................. 39
1.生产性服务贸易总量贸易潜力的测算 .................................. 39
2.分要素部门生产性服务贸易总量贸易潜力的测算 ........................ 40
五、中美双边生产性服务贸易潜力的测算与分析
(一)中美双边生产性服务贸易总量的潜力测算
衡量贸易潜力的传统方法是对实际贸易额与理论贸易额求比值,得出潜力系数,而未考虑到总值中隐含的重复计算和来自其他国家的价值,因此对双边贸易发展潜力的测度不够准确,而出去虚增成分的国内增加值则更能体现真实的发展潜力,更贴近现实。本文按照刘青峰等(2002)、帅传敏(2009)的分类标准将计算出的贸易潜力系数分为三类,分类标准即含义见表 5.1。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从要素部门的角度上看,中国对美国出口的资本密集型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潜力有扩大的趋势,而美国资本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的出口潜力基本保持不变;两国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出口潜力变动均不大,但是美国对中国出口的潜力始终大于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潜力,原因是对于知识密集型产品而言,美国对中国占据绝对优势,且这些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突破,美国在长时间内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六、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  中美生产性服务贸易各影响因素在影响程度上有所不同
(1)在总量上表现不同
从总量上看,中国对主要经济体生产性服务出口贸易中,本国经济发展规模、地理距离、人均收入水平、国际经济形势、经济开放水平等因素对出口增加值的影响显著,而进口国的经济规模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而美国对主要经济体生产性服务出口贸易中,出口国的经济发展规模、地理距离、人均收入水平、国际经济形势、经济开放水平对出口增加值影响显著,而本国经济发展规模的影响并不显著。中美两国的模型除了在对经济发展规模上的反应不同外,对地理距离和人均收入水平差距的反应也是相反的。地理距离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对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具有正向作用,而美国却恰恰相反。这种差异可能是两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产品结构不同造成的,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中运输业所占比重较大,美国则是专利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占比较大,而运输业的发展本身就与距离成正相关关系,信息服务、专利使用等产品的出口与距离的关系不大。
(2)在要素部门上表现不同 
从不同的要素部门看,对于中国而言,资本密集型生产性服务贸易受金融危机等经济形势的剧烈变动的影响因素不大,说明传统优势行业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强,但是中国资本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大,且加入共同经济组织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不明显;对于美国而言,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基本不受与进口国人均收入水平差异的影响,且加入共同经济组织对其影响也不大。
参考文献(略)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