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创业管理 > 正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之高校服务体系优化探讨

时间:2022-05-10 来源:51mbalunwen作者:vicky
本文是一篇创业管理论文,笔者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对于参加创新创业实践的大学生提供了管理、教学、资金以及平台等重要的服务,旨在通过全方位、宽领域的创新创业支持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潜力,在培养大学生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继而为国家和社会创造经济价值。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的供给总量持续攀升,但在市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就业岗位供给不足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凸显,引起了政府、高校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0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①中数据显示,2020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 874 万人,创近 10 年毕业生人数新高值,就业总量性矛盾依然突出。2014年 9 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在 960 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的新势态,就此拉开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序幕。当前,我国市场迫切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被赋予了促进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重要地位。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将被动地就业转化为主动地创业,缓解大学生就业的总量性矛盾,更具有营造出全民“创新”的良好氛围,为市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的积极意义。
近几年来,政府报告中多次提及“创新创业”这一关键词,从 2015 年的“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到 2018 年的“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2020年的“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到 2021 年的“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可见,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之高。此外,为了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和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涉及税收、贷款、补贴、创业指导培训、户籍等各个方面政策为其保驾护航。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内涵的研究
我国大学生创业最早起源于 1998 年 5 月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第一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在此之后,部分其他高校也纷纷开展了类似的创业比赛活动。1999年,国家颁布实施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思想启蒙、素质积累和基础准备。同年团中央举办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创业由此逐渐被推广到全国其他高校。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活动不断增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在为社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大学生就业矛盾的同时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一大批学者对大学生创业进行了研究,在对大学生创业的定义上,学者王巍认为所谓大学生创业是指大学生中的创业者发现机会、整合资源最终实现自己的创业目的一系列创业活动①。学者陆晓峰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指大学生改变就业观念,利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即创业者不做现有就业岗位的竞争者,而是为自己、为社会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②。
2010 年,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将创新与创业两个概念合二为一,提出要在“高等院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2010 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为大学生创业注入了“创新”的灵魂,“大学生创新创业”也因此应运而生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在对创新与创业之间关系的探究上,我国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创新与创业之间有所区别但联系紧密,两者之间互为表里、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相互影响。许德涛认为,创新是创业的基础源泉和前提,甚至是核心和本质,其价值也在创业。而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是创新的目的与归宿,反过来也会推动创新①。学者王占仁认为“创新创业”在形式上的表现是在“创新”的后面加上了“创业”二字,实质是内在规定了创新的应用属性,是指向创业的创新,重在应用的创新,促进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商业化。
2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阐释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创新
“创新”在汉语中的基本词义为创造、鼎新,即抛弃旧事物,创造新事物。早期的“创新”主要指制度层面的改造、变革、革新,并不包括科技层面的创新。现代意义上的创新是由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所阐述的创新理论进化而来。1912 年,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概论》中对“创新”进行定义,他把创新的过程界定为一种新型生产函数关系的建立,即通过加入新的生产要素和条件使生产关系得以重新组建①。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对已有创新理论进行了深入阐释和发展。他认为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②。我国对于创新理论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最早在技术领域探析创新的内涵。如学者傅家骥将视角聚焦于企业,认为创新是一种企业家行为——企业家抓住市场潜在机遇,通过重组生产要素和条件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生产经营方法推出新的工艺和产品并开拓新的市场的过程③。学者李景芳,李建华也有类似看法,他们将创新定义为通过重组生产组织和要素,进一步优化生产环境、提升生产效率、扩大生产利润的过程④。综上,本文将创新定义为主体在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基础上将生产条件、生产要素和生产组织进行组合调整加入新的生产关系中,通过变革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大生产效能以创造出市场所需要价值的综合过程。
2.1.2 创业
“创业”在汉语中的基本词义为“创立基业”、“开创建立事业、基业”,即突破资源的约束建立新的组织结构。“创业”的英文单词为“entrepreneurship”该词的词根“entrepreneur”即企业家、创业者,因此西方的创业概念多与企业相关联。
西方国家对创业进行研究的时间较早,学者对于创业的内涵界定基于不同视阈。部分学者强调创新对创业的影响。1934 年,熊彼特以创新为切入点认为创业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将创新实践化的过程①。德鲁克将创业定义为那些能够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非同凡响的新东西的活动②。部分学者从价值创造的角度进行探究。例如哈佛大学教授史蒂文森认为创业是突破当前所面对条件的限制,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利用现有要素,努力打破僵局,拓展新局面并创造机会、价值③。部分学者从创业风险的角度对创业进行定义。例如以法国经济学家康蒂永为代表的风险学派认为创业要求创业者具有规避风险的长远目光,在资本市场中迅速把握机会以获得最大化的利润④。
2.2 理论基础阐释
2.2.1 系统理论
系统观念在我国古代哲学早有体现,例如《周易》中的“八卦”以及阴阳五行说就是运用朴素系统观念对自然的整体性、和谐性进行理解与探索。同样地,在古希腊时期,众多学者也从整体与部分、秩序与结构的角度认识描述万物运行遵循的规律。例如赫拉克利特的著作《论自然界》中认为“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柏拉图在书中描绘的理想国也蕴含着系统理论的观点,亚里士多德曾指出:“整体大于其部分的总和”①。
20 世纪 40 年代,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创立了一般系统论,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系统论的诞生。贝塔朗菲认同亚里士多德的“整体论”并进一步针对系统原理进行了跨学科、多领域、多方面的综合研究,从横向对比联系中抽象概括出了系统科学的原理,他认为要将事物视为一个系统,该系统由其内部各个要素组成,这个系统里面存在的要素内容并不是彼此独立存在的个体之间进行机械叠加和简单组合,要素之间相互联结、依存,形成有机联动,使得整体拥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特征。拉兹洛(Laszlo)对于系统论内涵的界也有类似之处,他认为系统应是所属部分组合而成的集合体而不是处于孤立因果关系中的单一个体所形成的聚合②。查有梁认为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处在相互联系作用中,与外界环境产生关系进而构成了整体,系统是宇宙中的所有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形式;系统论就是研究系统的存在所遵循的规律、原理和模式的科学①。林福永和吴健中运用数学构建了一般系统结构模型,对系统内部要素的结构、状态以及系统外部环境进行数学公式演算,将一般系统论的理论内容表述地更加精确且可有效应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②。
创业管理论文参考
3 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服务体系的现状调查..............................29
3.1 调查设计................................29
3.2 调查实施..............................................31
4 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服务体系的运行成就和不足之处....................... 51
4.1 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服务体系的运行成就.............................51
4.2 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服务体系的不足之处.......................................58
5 美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服务体系的经验借鉴.......................... 65
5.1 美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服务体系的基本情况.............................65
5.2 美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服务体系对于我国的启示.........................69
6 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服务体系的优化建议
6.1 提升创新创业管理水平
6.1.1 转变创新创业管理教育理念
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精神内核,创新创业管理理念是我国高等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关键抓手,决定了引领学生成长发育的方向。1998 年,世界上首届高等教育大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筹划下召开,会议指出高等教育的核心指向是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即对于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能力和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建立将来创业、就业所需要的素质基础。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与宗旨不是成功建立企业,而是通过教育激发大学生参与创新、勇于创新、热爱创新的价值取向与素质能力。作为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高校不仅仅是传播文化知识的源头,更是进行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主要阵地,要在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和核心诉求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剖析、理解和感悟,提取适用于自身发展的部分,抛弃以往功利化、激进化、片面化的思想成分和指导教育的传统思维,建立适应时代的全新教育理念,将其融入到大学文化和管理指导建设工作的全过程。要重视校内良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氛围的营造和教育进程的推进,通过创新创业知识和文化的传承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学生,以此为国家和社会创新成果的研发和创新价值的创造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创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7 结论
高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对于参加创新创业实践的大学生提供了管理、教学、资金以及平台等重要的服务,旨在通过全方位、宽领域的创新创业支持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潜力,在培养大学生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继而为国家和社会创造经济价值。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和优化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确保高校整体办学目标的实现、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研究以创新型人才培养理论、创新型企业理论、系统理论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厘清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服务体系的具体要素并构建了包括创新创业管理子系统、教学子系统、资金子系统和平台子系统四维一体的结构体系。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高校为大学生提供的双创服务综合水平较为良好,取得了一些现有成就,但是在创新创业管理、教学、资金、平台四个维度诸多不足之处。第一,创新创业管理服务维度:部分高校理念滞后,认知定位有失偏颇;制度依然有待完善,教育资源存在浪费;专设统筹机构尚未完全建立,权责划分依然模糊。第二,创新创业教学服务维度:教学课程开设水平偏低,难以实现既定目标;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教学能力良莠不齐;教材编写工作落后,教辅资源依然匮乏;部分高校教学方式时代气息不足,育人实效性不高。第三,创新创业资金服务维度:融资渠道依然较窄,“血液”供给风险尚存;覆盖范围仍然有限,无法满足全部实践主体需要;部分高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难以及时发挥关键作用。第四,创新创业平台服务维度:部分高校场所类型单一,空间提供狭窄;孵化方式领域差异明显,活动氛围不够浓厚;服务内容不够全面,综合支持度依然偏低。
参考文献(略)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