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课程论文 > 运营管理 > 正文

生态系统视角下社会组织支持平台运作策略研究 ——基于深

时间:2020-11-26 来源:51mbalunwen作者:vicky
本文展开了系统的思考与探索,其中的一些做法可为其它社会组织支持平台提供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图 6)。相对于政府主导下的社会组织孵化模式,“生态营造”模式显现出更强的生命力。这种模式全新地诠释了社会组织培育的角色定位和培育路径,为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本文提出从生态营造思维的形成、跨部门协作网络的搭建、社会组织的能力提升和社会组织的合法性构建四大策略出发,多管齐下构建社会组织的生态网络。其中生态营造思维是理念,其余三大策略是具体的行动,理念指导行动,行动映射出理念。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从以往的严格管理与控制,发展到现在的培育扶持与合作阶段(黄建军  等,2016)。当前政府倾向于引导、支持和规范社会组织的发展,积极出台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政策,加强社会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2016年财政部和民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社会组织承接社会组织的培训服务和示范平台建设,采取孵化培育、人员培训、项目指导、公益创投等多种途径和方式,进一步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因此,社会组织培育成为了政府关心的事项,不少地方政府积极建立孵化基地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比如北京、深圳、广州等。以政府为主导,旨在孵化出更多的社会组织的孵化模式成为目前最受地方政府欢迎的培育方式。国内涌现越来越多的专门孵化和培育社会组织的机构,比如公益孵化器、社会组织培育中心等。虽名称有所不同,但组织的功能相似,本文将其统称为“社会组织支持平台”。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是政府倡导多元主体治理的应然之举。然而我国社会组织的数量不足,以及生存与发展中遭遇内外困境,很难在没有外力支持的情况下蓬勃发展。政府职能转型以及社会组织的内外困境促使培育社会组织成为大势所趋。而社会组织具有的发展性和多样性特性使得社会组织需要一个整合性和扶持性的支持平台。为避免培育主体的官僚化,政府不能充当社会组织培育的直接媒介,需建构专门的社会组织支持平台(吴素雄 等,2012)。在此情形下,政府主导下的社会组织支持平台应运而生,成为政府扶持社会组织的重要抓手,在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社会组织支持平台成为政社合作互动的新载体,地方政府争相效仿的范本。尽管有些社会组织支持平台由民间发起,但实际上大部分支持平台属于政府主导且民间运营的建构性质。本文探讨的社会组织支持平台则属于该类型。
..........................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价值
一、理论意义
尽管目前理论界对社会组织的研究卷帙浩繁,但国内学者对社会组织支持平台的研究就相对少得多,而专门从生态系统的视角研究社会组织支持平台如何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更是少之又少。根据当前的研究状况,学者倾向于使用“社会组织孵化器”“公益孵化器”等名称。孵化社会组织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但在实务界,鉴于社会组织孵化模式在激活社会组织活力问题上日益暴露出其无力性,社会组织支持平台的功能已经不那么强调孵化“入壳”的社会组织,而是促使社会组织从“有”到“强”。平台的资源逐渐具有开放性,给入驻平台之外的社会组织提供资源链接、能力提升培训等服务,让已有的社会组织向品牌化的方向发展。然而,现有不少文献仍然拘泥于对社会组织支持平台的孵化功能的探讨(解文,2014;徐家良  等,2014;赵海林,2014),或者虽然指出了孵化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但并未就其如何改革提供明确的路径(谭志福,2014;栾晓峰,2017),社会组织支持平台的运作模式转型亟需理论指导。
本文基于生态系统的视角,从“理想类型”角度分析了社会组织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对比了组织孵化模式和生态营造模式的差异,并构建了社会组织支持平台转向生态营造模式的策略选择。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法细致地挖掘深圳市南山区和福田区社会组织支持平台“生态营造”的策略,从而对这种新型的运作策略进行检验和优化。本文研究成果有助于拓展对社会组织支持平台功能定位的认识,可以为社会组织支持平台的相关理论研究贡献出一份力量。
表1  资料汇总统计
..........................

 第二章 文献评述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社会组织支持平台研究概况
一、 相关概念
1.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与之相近的概念非常多,例如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志愿部门组织、民间组织、第三部门等。这些概念的内涵高度一致,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公民社会某个方面的特征(俞可平,2006)。例如,“非营利组织”的概念突出了社会组织与市场组织的区别,强调了社会组织的非营利的性质;第三部门指的是相对于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的社会部门。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是萨拉蒙(2007)提出的一个结构-操作性定义,他认为非营利组织具有五大特征:组织性(formal organization)、非政府性(nonpolitical)、非营利性(non-profit distributing)、自治性(self-governing)和志愿性(voluntary)。
本文将区分两种类型的社会组织,一种是操作型或服务型社会组织,另一种是支持型社会组织。前者指的是在一线直接服务于目标人群的社会组织,而支持型社会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形式,主要以培育和提升一线社会组织为组织目标(丁惠平,2017)。支持型社会组织指“不直接服务于目标人群,而是以提供活动经费、政策咨询、能力培训、公益需求信息等服务于另一些草根或中小型社会组织的一类组织”(周秀平、刘求实,2011)。该文所探讨的社会组织支持平台则属于支持型社会组织。
国内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支持平台,他们的使命是提高社会组织的能力和促进社会组织蓬勃发展。与国外的中介型非营利组织不同的是,国内大多社会组织支持平台并非社会组织法人,而是作为一个空间载体,政府招标专业的民间组织承接社会组织的培育项目。本文将社会组织支持平台与公益孵化器的概念等同,但值得指出的是,现在很少支持平台会被命名为“孵化器”,因为平台的功能已经突破了“孵化”的功能。我国最早于 2005 年由中山大学公民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提出“NPO 孵化器”概念。吴津和毛力熊(2011)认为,公益孵化器基于支持型组织理论,并借鉴企业孵化器的运作模式,是中国本土的一种创新。基于功能性定义,公益孵化器是一个以扶持初创期社会组织为目标的支持系统,为社会组织提供特定的场所和空间,通过能力提升、资金扶持、服务提供等多种方式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
................................

第二节  社会组织支持平台的功能再造:生态系统的视角
一、社会生态系统的涵义与特征
(一)社会生态系统的涵义
英国生态学家 Tansley 于 1935 年提出生态系统(ecosystem)的概念,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研究领域,如创新创业领域、社会学领域等。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大多数学者倾向于从“行为主体”和“外部环境”两个维度阐述生态系统的内涵。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生态系统理论逐渐成为社会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对于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social ecosystem,SE)进行诊断,需要发展、嵌套的多层次性的理论框架。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了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该理论将人类成长生存的社会环境看成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理论聚焦于情境、个体及两者间的复杂互动关系 (师海玲、燕宁,2005)。埃莉诺借鉴了西蒙对复杂系统的研究,开发了社会与生态之间互动的社会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框架由资源系统、资源单位、治理系统、使用者四个核心的子系统组成,而社会、经济和政治,以及相关的生态环境构成了系统的外部环境(李文钊,2016)。Biermann等人(2010)从环境治理的角度对社会生态系统进行分析,强调需要更好地理解制度(如规则和规范)、组织安排(如正式和非正式),以及它们的作用对人类与环境互动方式的影响。总的来说,学者对社会生态系统定义的共同点在于,其属性是连贯、复杂的适应性系统,由社会主体和社会环境所组成。
图 1  社会组织生态系统的行为主体
................................

第三章  案例描述:两个社会组织支持平台的概况 ........................... 29
第一节  深圳市社会组织支持平台总体发展情况 ......................... 29
一、深圳市社会组织支持平台的发展背景 ............................. 29
二、深圳市社会组织支持平台的发展情况 ............................. 30
第四章  案例分析:社会组织支持平台的生态营造策略 ................... 45
第一节  平台核心理念的转换 ............................ 45
一、平台定位转变 ............................... 45
二、培育理念转变 ............................. 46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73
第一节  本文主要结论 ................................... 73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未来方向 .............................. 77

第四章 案例分析:社会组织支持平台的生态营造策略

第一节  平台核心理念的转换
调研发现,南山创新苑和福田总部基地逐步转变其原有的“组织孵化者”的角色,而是扮演“公益生态系统构建者”,角色的转换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平台定位转变
社会组织支持平台的基本定位从追求社会组织数量的增长,转向激活“存量”,打造一系列的品牌项目,培养具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前者是注重社会组织从“0到 1”,后者不仅仅是帮助社会组织解决注册的问题,而更为关注社会组织“从1 到 N”,如何焕发现存社会组织的活力。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深圳全市共有社会组织 13054 家,其中登记的有 10190 家,备案 2864 家;社团 6088 家,民非 6631 家,基金会 335 家;市级社会组织 3829 家,含社团 1859 家、民非 1645家、基金会 335 家;区级社会组织 9215 家,含社团 4229 家、民非 4986 家(深圳公益学院编写组,2019)。总体而言,深圳市社会组织的数量是不少的。此外,从需求层面的角度来看,街道和社区更需要的是引入优秀的项目,其次再考虑组织。
早些年,深圳市社会组织孵化实验基地是一个针对初创社会组织孵化的平台。孵化实验基地的负责人说:“孵化实验嘛,我们是以孵化为主,主要是比较草根一点。民政局主要看孵化多少组织出来,这个是核心的一个产出”。①当时的支持平台追求的是社会组织的“增量”。南山创新苑亦如此。在运营过程中,南山创新苑意识到仅做孵化工作无法盘活南山区的社会组织,于是转移工作重心。创新苑近两年也在思考,“入驻—出壳”方式对于社会组织发展来说是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是否还继续采用该方式培育社会组织。创新苑的运营总监表示:“一年的孵化期的这种形式对社会组织来说还是太短了,因为社会组织的成长不会像企业或者个人在短期内突飞猛进,它是一个渐进式的。相对比较少组织可以通过一年的培育期就出壳。我们并不认为就是说通过一年这样子的培育期可以让社会组织有这样子大的改变”。②福田总部基地负责人说他在 15 年的时候就发现当时很多的园区的入驻社会组织都是一年一换,但是就有很多延迟出壳的。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本文主要结论
社会组织是参与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能够促进社会有效治理在学术界和实务界已达成共识。当前的主流方式是政府主导的社会组织孵化模式,该模式与社会组织的发展需求不匹配,难以促进社会组织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两种培育社会组织的模式,一是组织孵化模式,二是生态营造模式。深圳市南山区和福田区的社会组织支持平台围绕生态营造的模式展开了系统的思考与探索,其中的一些做法可为其它社会组织支持平台提供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图 6)。相对于政府主导下的社会组织孵化模式,“生态营造”模式显现出更强的生命力。这种模式全新地诠释了社会组织培育的角色定位和培育路径,为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本文提出从生态营造思维的形成、跨部门协作网络的搭建、社会组织的能力提升和社会组织的合法性构建四大策略出发,多管齐下构建社会组织的生态网络。其中生态营造思维是理念,其余三大策略是具体的行动,理念指导行动,行动映射出理念。
角色定位上,社会组织支持平台由“社会组织孵化者”向“公益生态系统的构建者”的角色转换。激发社会组织的发展活力是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的核心任务,然而经实践证明社会组织的孵化模式在该方面取得的成效微乎其微。因而,社会组织支持平台应当跳出“孵化”的逻辑,服务意识不应仅停留在关注入驻的社会组织利益,而需具有关心整个公益环境的“生态系统意识”。平台的创建及运营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组织提供整合化的公益生态。社会组织能在良好的生态链中获得系统化的网络支持。此外,社会组织发展需要适宜的社会土壤,社会组织支持平台一方面要培育社会组织,尽心竭力地提高社会组织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改善社会组织赖以生存的土壤。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