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国际贸易 > 正文

中印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IO-SDA模型的实

时间:2020-03-06 来源:51mbalunwen.com作者:vicky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使用了投入产出法测算了 2000年到 2009 年中国对印度出口贸易和印度对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量,随后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模型(SDA)分解出规模效应(总贸易额)、结构效应(行业部门贸易占比)和技术效应(完全碳排放系数),用这三个因素解释了中国对印度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和中国对印度进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趋势和程度,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第一,中国与印度双边贸易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呈上升状态,且贸易碳排放来源主要是制造业出口比重大。在 2000-2009 年十年间,中国对印度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总量由 2000 年的 48558.276  千吨到 2009 年的 286267.250 千吨,增长率为 490%。印度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总量由 2000 年的 66177.332  千吨,到 2009 年的 178725.199 千吨之间,其增长率为 170%,两国双边出口碳排放总量都是上升趋势,这跟中印两国双边贸易量逐年增加有很大关系。其中,制造业隐含碳排放量所占比重最高是中印两国贸易隐含碳排放量高的主要原因。在行业划分中,制造业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密集型行业,在生产制造中会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在研究期间内,制造业一直都是中国和印度两国主要出口行业部门,而且一直都呈现出显著的增长势头,这也导致两国贸易间隐含碳排放量逐年上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规模不断扩大,国际间贸易的不断深入发展更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全球贸易额在日益上升,但随之带来的问题也不可忽视,贸易的增加所隐含的是大量的能源消耗以及巨大的污染排放。特别是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带来全球范围的环境问题,因此,国际贸易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增长问题,还是一个环境恶化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成为世界各国重点讨论议题之一,各国专家学者指出由于工业化进步和社会生活需求,CO2等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逐年飞速攀升,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之前相比,随着工业发展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 1.3 摄氏度,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 2007 年报告,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温度降升高 1.8-4 摄氏度。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并进一步加剧现存环境问题恶化,也会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健康带来隐患。这是因为,随着工业发展和生活需求,对大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消耗,使得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快速增加,这就要求温室效应长时间持续保持增强趋势,因此进一步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主要影响包括:南北两极冰川消融、陆地粮食减产、海平面上升、突发热浪、破坏性风暴、加剧空气污染严重等,这将会进一步引发能源、粮食、水资源、生态、公共卫生等多领域的安全问题,对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全球温度升高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也被重视起来,世界各国政府及国际间非政府组织也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都不同程度的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做出努力。为解决碳排放量减少问题,英国于 2003年在其发布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定义低碳经济,其核心是指在生产生活中全社会通过不同程度的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来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以实现经济环保;2006 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气候会议上,最终得出各国在实施《京都议定书》所做规定十年后,全球减排效果明显;此后一年,在墨西哥康昆举行的会议上,签署了《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规定了全球与会各国在 2012 年以后的 CO2减少排放指标,同时建议没有签署该项协议的部分发达国家也要致力于实现本次会议上规定的碳减排目标,会议上该协议的相关建议规定于 2011 年末确认被正式执行。中国作为世界级大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积极作出回应,在 2015 年开展的巴黎气候会议上,中国根据相应国际标准提出,到 2030 年中国的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 CO2量对比于 2005 年的单位国民生产总值下降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六十五。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文从贸易隐含碳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国与印度双边贸易隐含碳排放问题,首先对隐含碳排放相关研究做文献综述;其次,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国与印度双边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量,重点分析两国贸易中完全碳排放系数大小及关系,从行业和总体两个层面上比较分析中国与印度贸易间的净碳排放流向;再次根据所得贸易碳排放量运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分析法(SDA)对两国隐含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通过以上三个效应因素分析影响碳排放增长的原因及变化趋势;最后根据以上结论为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政策意见。
本文分成以下五章内容:
第一章,绪论。第一部分核心内容是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技术框架、创新点与不足点。
第二章,隐含碳相关文献综述。本章分为隐含碳相关理论研究综述和隐含碳实证研究文献综述,分别展开了国内外隐含碳研究的内容和现状。
第三章,中国与印度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量分析。首先分析了中印双边贸易关系与贸易及结构;其次,在生产条件异质性前提下,分别计算了中国和印度的完全碳排放系数,随后使用投入产出模型分别测算了中国对印度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印度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随后,按照国别、分部门分析两国的隐含碳出口,并得出中印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流向,研究结果分为两个阶:2000-2007 年中国为中印贸易隐含碳净进口国,2008-2009 年中国为隐含碳净出口国段。
第四章,中国与印度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本章开始引入了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分析法(SDA),分解出规模效应(总贸易额)、结构效应(贸易结构)、技术效应(完全碳排放系数)三个主要因素,并探究了影响中印两国进出口隐含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最终结果显示两国贸易间规模效应是导致中印双边贸易隐含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根据第四章和第五章研究结果,给出相应政策建议,其中有促进产品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能源资源利用率上升,优化产业贸易结构,确保经济增长模式快速转型。
文章研究框架图 1.1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理论研究
一、贸易对环境的影响效应
所有经济贸易领域中,各专家学者分别以专业领域为基准点,具体给出很多建设性政策意见。但是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才开始被关注,研究学者在综合了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之后得出不同角度的贸易发展观点。基于大量学者二十年来不懈的努力,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环境变化对贸易发展的影响俨然成了经济贸易中最热门的研究话题,国际环境管理机构也在不断发展改进,Edith Brown Weiss(1984)1等研究专家在研究环境和贸易关系时,总结出人类的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二者存在本质关联,他们为后期研究贸易与环境关系理清了思想框架,也为今后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料。
Copeland和Taylor(1994,1995)2两位学者分别通过构建南北贸易模型以此来解释国际贸易中碳泄露问题,两位学者都得出南北国家在进行贸易时,北方国家会承受来自南方国家的污染,但是南方国家的污染出口是因为北方国家把污染企业转移到了发展较为缓慢的南方国家,也就是说,在南北方发生贸易时,北方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牺牲了南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利益。Esty(1994)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没有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各国间的自由贸易带来的大量对外贸易将会导致相对比较宽松的环境管理制度的国家承受着来自于比较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国家的污染企业转移,如果以上国家在资源禀赋和技术水平上不存在差异,可以得出为了经济快速发展,那些环境管理制度宽松的国家都会降低其本来就低的环境标准来吸引大量的投资以达到经济扩张目的,这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越来越多的高污染企业都聚集在同一类国家,而这一类国家也就成为了其他国家的“污染天堂”。基于此结论,库兹涅兹(1998)4根据库兹涅兹曲线和环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向上倾斜的原因是因为有一些依赖中间品贸易使工业化进程增速飞快的国家,在生产制造产品时伴随着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消耗导致的。而且随着经济发展进入下一个阶段,其环境污染会更加恶化,不过在经济发展到达某一水平后,环境污染将呈现下降趋势,也就是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状态。Muradian(2001)5另辟蹊径,基于转移排放理论,提出环境成本转移说,通过研究对外贸易,相关学者发现在贸易自由时,发达国家会通过贸易手段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其不愿意生产的高污染、高排放的产品,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为了自身经济发展会消耗更多资源来生产更多污染密集型产品以达到增长的交易额目标,由此形成一种现象:在发生贸易关系时因为发展中国家承担了发达国家的污染排放,发达国家就此完成了污染转移。Dinda(2004)在分析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时得出,这些国家为了发展进行大量的高污染、高排放高消耗产品出口贸易,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国家基本没有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

第二节 实证研究
一、隐含碳核算方法研究
生命周期评价模型(Life Cycle Assessment,简称为LCA),也是用来计算产品隐含碳的模型之一,该模型主要是研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某件特定产品参与到的全部物资活动投入,用其投入来计算产品的碳排放量。使用生命周期模型进行计算隐含碳的学者有很多。Gallego和Lenzen(2005)17在生命周期评价模型(LCA)测算下得出产品的不同阶段的碳排放量,使用测算结果来探究碳排放责任分配。唐建荣(2013)18基于中国2007年地区经济投入产出表及其生命周期评价模型(EIO-LCA),  得出江苏、浙江、上海三地区按行业部门划分的二氧化碳排放数列,分别考察直接排放及隐形排放下的二氧化碳排放分布结构。吴常艳等(2015)利用EIO-LCA模型估算了江苏省各产业的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
投入产出法(input-outpt,I-O)是在上个世纪由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Leontief)首次提出,通过编制好的有相应行业部门投入产出的投入产出表解释不同行业部门的供求之间的平衡关系。随着研究领域的深入,列昂惕夫将投入产出模型投入到资源和环境领域,来解释投入与产出的具体关系。投入产出模型包括单区域投入产出(single regional input-output, SRIO)和多区域投入产出(multi-single regional input-output, MRIO)19。
单区域投入产出法在测算隐含碳排放量中,主要是研究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对其他所有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或者地区所产生的隐含碳,分为两个主体,一个是国家或者地区,第二个主体是其他全部与第一个主体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或者地区。基于此,在使用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时,其前提假设是:本国与发生贸易关系的整体的产品在投入生产时有相同的生产技术。相同生产技术水平保证了贸易产品的同质性,即在研究范围内所有国家的碳排放系数都是相同的,不区分技术水平带来的碳排放差异。
..............................

第三章 中国与印度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量分析 ................. 21
第一节 中印贸易发展及现状 ........................................ 21
一、中印贸易发展历程 ................................................... 21
二、中印贸易主要商品结构 ............................................... 22
第四章 中国与印度贸易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 38
第一节 SDA 结构分解分析模型的建立 ................................ 38
一、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分析模型.................................. 38
二、结构分解方法 ....................................................... 38
第五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 46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46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47

第四章  中国与印度贸易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中国与印度贸易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一、中国对印度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总体分析 
本文以 2000 年为基期,2001-2009 年为计算期,从贸易结构、生产技术和贸易规模三个方面对中印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将计算数据带入上节公式可得图 4.1。
图 4.1 2000-2009 年中国对印度出口隐含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构效应、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总效应)
如图 4.1,总效应是由结构效应、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计算结果,中国对印度贸易出口隐含碳排放的总效应除 2001 年外都是正数,
说明中国对印度出口贸易的变化对中国隐含碳排放总量有着正相关的作用。图中按照影响程度规模效应在三个效应中对隐含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期间内中国对印度出口贸易隐含碳的规模效应,除了 2004 年到 2005 年的短暂下降,总体上来说是正向影响的关系,即中国对印度出口贸易增长的长期关系也影响了中国对印度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同样的,虽然结构效应的变化范围较小,但是其对隐含碳排放变化也是正向影响,说明贸易结构变化也促进了碳排放变化。与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相反的是技术效应,呈现出负向关系,换言之,技术效应的增长会相应使隐含碳排放减少,在 2001 年到 2009 年间,技术效应使得隐含碳排放减少了 74.227Mt。根据结构分解模型可知,技术效应就是完全碳排放系数,等于直接碳排放系数乘以完全消耗系数矩阵,也表示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化和投入的变化对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关系。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随着国际上越来越重视节能减排问题,隐含碳排放作为贸易中二氧化碳排放最为直接因素,目前各国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减少隐含碳排放所带来的压力,中国作为贸易出口大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压力更重,随着中印关系不断改进,两国双边贸易也在积极发展,分析中印双边贸易发展趋势,研究两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使用了投入产出法测算了 2000年到 2009 年中国对印度出口贸易和印度对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量,随后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模型(SDA)分解出规模效应(总贸易额)、结构效应(行业部门贸易占比)和技术效应(完全碳排放系数),用这三个因素解释了中国对印度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和中国对印度进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趋势和程度,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第一,中国与印度双边贸易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呈上升状态,且贸易碳排放来源主要是制造业出口比重大。在 2000-2009 年十年间,中国对印度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总量由 2000 年的 48558.276  千吨到 2009 年的 286267.250 千吨,增长率为 490%。印度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总量由 2000 年的 66177.332  千吨,到 2009 年的 178725.199 千吨之间,其增长率为 170%,两国双边出口碳排放总量都是上升趋势,这跟中印两国双边贸易量逐年增加有很大关系。其中,制造业隐含碳排放量所占比重最高是中印两国贸易隐含碳排放量高的主要原因。在行业划分中,制造业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密集型行业,在生产制造中会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在研究期间内,制造业一直都是中国和印度两国主要出口行业部门,而且一直都呈现出显著的增长势头,这也导致两国贸易间隐含碳排放量逐年上升。
第二,中国和印度贸易隐含碳流向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 2000 年到 2007 年间印度是中印贸易隐含碳的净出口国,而中国是中印贸易隐含碳的净进口国,中国的净进口从 2000 年 17619.056 千吨到 2007 年的 98362.727 千吨,在 2003 年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隐含碳净出口达到峰值 180110.519 千吨。第二个阶段,在 2008 年和 2009 年中国在中印贸易隐含碳是净出口国,隐含碳净出口分别为 191013.114 千吨和 107542.050 千吨。中印贸易隐含碳净出口发生逆转,原因是 2008 年和 2009 年中印贸易额增大,且中国对印度的贸易顺差较大。
第三,中国对印度出口贸易中,影响隐含碳排放最大因素是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对隐含碳排放影响较小,技术效应能够明显的减少隐含碳排放,但是,结构尽管如此规模效应带来的正向影响还是高于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两者影响之和。因此,总效应仍然是正向关系。中国对印度进口贸易中,影响隐含碳排放最大因素也是规模效应,其结构效应对隐含碳排放影响也相对较大,技术效应能够明显的减少隐含碳排放,但是 2000 年到 2009 年间,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的变化抑制了中国对印度进口贸易隐含碳增长,不过仍然无法抵消由规模效应带来的隐含碳增长,因此,中印贸易隐含碳量总体来说仍然是增长的。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